基本介紹
CDMA技術的出現源自於人類對更高質量無線通信的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戰爭的需要而研究開發出CDMA技術,其思想初衷是防止敵方對己方通訊的幹擾,在戰爭期間廣泛應用於軍事抗幹擾通信,後來由美國高通公司更新成為商用蜂窩電信技術。1995年,第壹個CDMA商用系統(被稱為IS-95A)被美國高通公司運行之後,CDMA技術理論上的諸多優勢在實踐中得到了檢驗,從而在北美、南美和亞洲等地得到了迅速推廣和應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大陸、中國香港、韓國、日本、美國都已建有CDMA商用網絡。在美國和日本,CDMA成為國內的主要移動通信技術。在美國,10個移動通信運營公司中有7家選用CDMA。到2006年4月,韓國有60%的人口成為CDMA用戶。在澳大利亞主辦的第27屆奧運會中,CDMA技術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聯通於2002年1月8日正式開通了CDMA網絡並投入商用,2008年10月1日後轉由中國電信經營,手機號段為133、153、189及剛剛放號的180號段。女演員海蒂拉瑪和她的作曲家丈夫定義Spectrum(頻譜)的概念早在1942年。該專利提出了壹個重要的概念“展布頻譜技術”此後的這個思路帶給了我們這個世界不可思議的變化。
50年代,紐約州的Sylvania公司(臺積電老板張忠謀在美國的第壹份工作,就是在這家半導體公司)開始以海蒂和喬治的專利為出發點作相關的研發。後來在60年代,相關的展頻(Spread Spectrum)技術出現了,美國軍方也開始在軍事通訊系統中使用展頻技術。80年代冷戰結束後,美國軍方解除了對展頻技術的管制,允許其商業化。然後在1985年,高通在加州成立,以展頻技術為基礎,研發出CDMAJI(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統。
CDMA技術的出現源自於人類對更高質量無線通信的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戰爭的需要而研究開發出CDMA技術,其思想初衷是防止敵方對己方通訊的幹擾,在戰爭
CDMA無線網卡
期間廣泛應用於軍事抗幹擾通信,後來由美國高通公司更新成為商用蜂窩電信技術。1995年,第壹個CDMA商用系統運行之後,CDMA技術理論上的諸多優勢在實踐中得到了檢驗,從而在北美、南美和亞洲等地得到了迅速推廣和應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香港、韓國、日本、美國都已建有CDMA商用網絡。在美國和日本,CDMA成為國內的主要移動通信技術。在美國,10個移動通信運營公司中有7家選用CDMA。韓國有60%的人口成為CDMA用戶。在澳大利亞主辦的第28屆奧運會中,CDMA技術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CDMA技術的標準化經歷了幾個階段。IS-95是cdmaONE系列標準中最先發布的標準,真正在全球得到廣泛應用的第壹個CDMA標準是IS-95A,這壹標準支持8K編碼話音服務。其後又分別出版了13K話音編碼器的TSB74標準,支持1.9GHz的CDMA PCS系統的STD-008標準,其中13K編碼話音服務質量已非常接近有線電話的話音質量。隨著移動通信對數據業務需求的增長,1998年2月,美國高通公司宣布將IS-95B標準用於CDMA基礎平臺上。IS-95B可提供CDMA系統性能,並增加用戶移動通信設備的數據流量,提供對64kbps數據業務的支持。其後,cdma2000成為窄帶CDMA系統向第三代系統過渡的標準。cdma2000在標準研究的前期,提出了1X和3X的發展策略,但隨後的研究表明,1X和1X增強型技術代表了未來發展方向。
CDMA技術的標準化,推進了這項技術在世界範圍的應用。在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CDMA技術已獲得了較大規模的應用。在壹些歐洲國家,壹些運營商也建起了CDMA網絡。據CDG(世界CDMA發展集團)統計,1996年底CDMA用戶僅為100萬;到1998年3月已迅速增長到1000萬;截至1999年9月,用戶數量已超過4000萬。2000年初全球CDMA移動電話用戶的總數已突破5000萬,在壹年內用戶數量增長率達到118%。CDG表示,亞洲已經成為CDMA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亞洲地區CDMA用戶數量比壹年前增長88%,達到2800萬。美國地區的增長率更是高達143%,達到1650萬,但用戶絕對數量要低於亞洲,在亞太地區,中國香港、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泰國、印度、菲律賓、新西蘭、孟加拉國等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已建有CDMA商用網絡,用戶數量已超過2100萬戶。增長率位於第三的是中美洲和南美洲,CDMA用戶數量達到500萬。CDG還表示,今後全球CDMA市場中,中國大陸地區的增長潛力最大,估計2003年中國大陸市場的用戶數量可以達到4000萬。[1]
希望能幫到妳,麻煩給“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