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初的歐美舞臺上,伊莎多拉·鄧肯身披薄如蟬翼的舞衣、赤腳跳舞的舞蹈家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她的舞蹈是革命性的,與壹直統治著西方舞壇的芭蕾舞大相徑庭,充滿了新鮮的創意。
伊莎多拉·鄧肯,帶著她的藍天幕,帶著她的圖尼可,蹴著她的赤腳,自由地舞蹈,壹個被美國拋棄的,心靈的舞蹈者,顛沛流離到了倫敦,那裏有大英博物館,有威斯敏斯特教堂,卻沒有她演出的舞臺,伊莎多拉·鄧肯,象朝聖者壹樣來到了法國,在那裏,她象壹尾自由的魚,找到了壹片屬於她自己的湛藍,伊莎多拉·鄧肯,懷著壹種奉獻的信念,象春天壹樣,用愛和激情,感動整整壹個季節,伊莎多拉·鄧肯,象波希米亞人壹樣跑來跑去,從歐洲到美洲,從北美到南美,乃至東方的大陸,伊莎多拉.鄧肯,是壹朵盛開的白蓮花。
伊莎多拉·鄧肯的私生活充滿了迷幻色彩。她以其異想天開的愛情觀和婚姻觀,向傳統的道德觀念發出了挑戰。她像換衣服壹樣變換情人,全憑壹時的心血來潮和隨時隨地的心理感覺。為此,有人稱她為“高級妓女”。 做為壹個舞蹈家,她獲得了成功。她成為美國現代舞蹈的奠基人,並以自己創辦的舞蹈學校,傳播推廣了她的舞蹈思想和舞蹈動作,影響了世界舞蹈的發展進程。做為壹個女人,她是不幸的。她放縱自己的情欲,在男人世界中恣意遊戲,但同時也被這種放縱所累。由於她的不端作法,令她傾心的男人壹個個離她而去。每到這時,她便陷入迷茫的苦惱和痛楚。而給她最大的打擊,是她與三位情人所生的孩子,壹壹因事故死去。 她,就是偉大的舞蹈家伊莎多拉·鄧肯(Isadora Duncan,1877-1927)。大舞蹈家鄧肯的出世,使女人才真正領悟到舞蹈的原意,是來源於對造物主創造了女人的首肯、贊美與感激。 鄧肯憑其對舞蹈的意念,對原創性與自由的要求,以獨創壹格的舞蹈,結合後來女性主義者強調的個人表達和婦女主張的社會責任於壹身。鄧肯認為女人是萬物之精華,是大地之母,她贊嘆女人身體的精妙,為此創造了無以倫比的優雅的舞蹈,並找到了人體與音樂的最佳結合形式,成為現代舞蹈之母。
George Bernord shaw 喬治·伯納·蕭 (即蕭伯納)
愛爾蘭劇作家,1925年「因為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而獲諾貝爾文學獎,是英國現代傑出的現實主義戲劇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長幽默與諷刺的語言大師。蕭伯納的壹生,是和社會主義運動發生密切關系的壹生,他認真研讀過《資本論》,公開聲言他“是壹個普通的無產者”,“壹個社會主義者”。然而,由於世界觀上的局限性,他沒能成為無產階級戰士,而終生是壹個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
蕭伯納的戲劇性最突出的特點是緊密結合現實政治鬥爭,敢幹觸及資本主義社會最本質的問題,把剝削階級的醜惡嘴臉暴露在公眾面前。在藝術手法上,他善於通過人物對話和思想感情交鋒來表現性格沖突和主思想。蕭伯納的戲劇性語言尖銳潑辣,充滿機智,妙語警名脫口而出。他的最著名的劇作有:《鰥夫的房產》、《華倫夫人的職業》、《武器與人》、《真相畢露》等。其喜劇作品《賣花女》(Pygmalion)因被 Alan Lerner 改編為音樂劇《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該音樂劇又被好萊塢改編為同名賣座電影而家喻戶曉。 三十年代初,蕭伯納訪問蘇聯和中國,與高爾基,魯迅結下誠摯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