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景陵簡介和歷史如下:
1、簡介
景陵是北魏宣武帝的陵寢,是建國以來經國家批準科學發掘的第二座皇帝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魏宣武帝景陵直徑110米,現高24米,地宮置於封丘之下,由墓道、前甬道、後甬道和墓室等四部分構成,全長56米余。它於1991年被發掘時采用沿墓道發掘的方式,完整保護了墓室地宮,墓道壁前段為土坯,後段為磚,墓室內石棺所在處為壹座大穹頂空間,青磚逐層砌築。
2、歷史
宣武帝為北魏第八代皇帝,名元恪,孝文帝第二子,繼承了其父的壹系列改革政策,公元515年亡於洛陽,葬景陵。
景陵地宮歷史沿革
這座巨大的土丘在清代曾被認為是漢沖帝的懷陵,建國後多方考證為北魏宣武帝景陵。1961年為洛陽市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籌建洛陽古墓博物館時,因選址在此陵旁,對此陵的保護提上日程。1990年曾進行考古勘察,發現土丘頂有盜洞且回填不實,有雨水滲漏的情況。
為保護及博物館擴展需要,經國家文物局批準,1991年6月正式開始進行發掘,有資料說這是建國後第二座主動發掘的帝陵,也是年代最早的壹座。發掘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沒有采用“大揭頂”的方式,而是沿墓道發掘,完整保護了墓室地宮。1992年4月修復完畢並對公眾開放。宣武帝景陵地宮的墓道很長,墓道壁前段是土坯,後段是磚,相對明清皇陵地宮的石料而言,非常簡陋,但更幽深。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北魏宣武帝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