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術語。即欲界、色界、無色界。界,義為類別。三界又可總分為有情界(有情識的生物)和器世界(處所)兩類,而以有情界為主體。三界是據有情所造善、惡業及修不同定業所感苦、樂、色(英譯form)、無色等不同果報而建立的。如 “三界眾生,輪回六趣”即此義。
1、欲界。欲指財、色、名、食、睡五欲。主要指男女色欲。“男女參居,多諸雜染,故曰欲界。”欲界有五趣十二處。趣,義為趣向,五趣指有情生死,有五個去處,即地獄、畜生、惡鬼、人及六欲天,所以又稱五趣雜居地。又有佛、菩薩來此度生及有修行者成聖果者,又稱繁盛同居地。其中地獄有等活、黑繩、眾合、號叫、大叫、炎熱、大熱、無間等八處,加上畜生、惡鬼為十惡趣。人有南瞻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等四處。天有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等六處。人天合為十善趣。此立足於人,地獄在下,最底層是無間地獄;天在上,他化自在天位居最上。
2、色界。位於欲界之上,為離欲眾生所居。色,義為物質。“宮殿高大,是色化生,故名色界。”色界有四靜慮十七天。靜慮即平靜思慮的禪定境界,四慮天即有情依成就禪定的深淺所感的不同果報,有四級處所。初靜慮三天(梵眾、梵輔、大梵),二靜慮三天(少光、無量光、極光凈),三靜慮三天(少凈、無量凈、遍凈),四靜慮八天(無雲、福生、廣果、無煩、善現、善見、色究竟)。此八天中前三天是凡夫所居,此五天為聖者所居,聖者煩惱清凈,又稱五凈居天。是為凡聖分居地。
3、無色界。在色界之上。為無形色眾生所居。“但有四心,無色形質,故名無色界。”無色界有空無邊處,是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此四皆以不同定心境界立名。無色界無處所,有情在某地修某空定成就,舍色身後,即於是處入某空處。由於無物質形態,又名四空天。此三界總為壹個世界。大乘佛教認為宇宙中有無數這樣的世界。(劉明淵)
FROM:《中國大百科全書(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