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角病在我國分布廣泛,尤其以黑龍江、河北、新疆和內蒙古等地發生較多。主要為害黑麥,也為害小麥和大麥。
(1)癥狀識別
病菌主要為害花部,花器受侵染後先產生黃色蜜狀黏液,其後花部逐漸膨大變硬,形成紫黑色長角狀菌核,稱為麥角,突出穗外。麥角的大小與寄主植物有關,壹般長1~3厘米,直徑0.8厘米左右。
(2)發病規律
病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壹般只能存活1年,春季菌核萌發出土,產生大量子囊孢子,借風、雨、昆蟲等傳播到寄主植物花部,不斷侵染小花,開花期越長,侵染越多。春季地面濕潤時,有利於菌核發芽,寄主植物開花期間遇雨有利於病菌傳播和侵染。
(3)防治措施
壹是選用不帶菌核的種子。二是清除雜草和自生麥苗,減少菌源。三是秋季深耕,將菌核深埋土中,使其不易發芽或發芽後不易出土。四是與非禾本科作物倒茬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