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可以通過?衰變?釋放壹個電子和壹個反中微子,然後轉化為質子;自由中子的壽命大約是15分鐘,實驗物理學用不同方法測量中子壽命存在差異,這就是困擾科學家幾十年的中子衰變時間之謎。
原子核由中子和質子構成,中子不帶電,質子帶壹個單位的正電荷,中子和質子的質量很相近,它們都是由三個誇克組成,但是質子和中子的半衰期卻相差甚遠。
自由質子非常穩定,日本超級神岡探測器測量的質子半衰期至少為10^35年(1000億億億年),理論物理學預言的質子半衰期也幾乎是這麽長的時間。
但是自由中子很不穩定,平均壽命只有大約15分鐘(平均壽命 = 半衰期 / ln2 ? 1.44*半衰期),然後會通過?衰變釋放壹個電子和壹個反中微子,從而轉化為壹個質子,整個過程是滿足重子數守恒的,但是中子在原子核中卻非常穩定。
科學家測量自由中子平均壽命有兩種方法,簡述過程為:
方法壹:在容器中放入壹定量的自由中子,壹段時間後測量剩下的中子數目。
方法二:在容器中放入壹定量的自由中子,壹段時間後測量生成的質子數目。
兩種方法都有著非常高的測量精度,實驗經過幾十年的改進,結果是方法壹測量的中子平均壽命為14分39秒,方法二得到的結果比方法壹多8秒,而且兩種測量方法在較大誤差範圍內沒有重疊,這樣的結果讓科學家很是困惑,被稱為?中子衰變時間之謎?。
關於中子衰變時間之謎,科學家提出過很多猜想,剛開始懷疑是測量儀器精度導致,但是隨著實驗精度的提高,這壹懷疑被排除了,這裏面很可能隱藏著更大的奧秘。
比如在2018年1月,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提出在中子衰變過程中,大約有1%的概率發生了?暗衰變?轉化為暗物質,這個解釋可以中子衰變之謎,同時還能解釋與暗物質有關的部分謎團,但是目前也只是猜想而已。
中子衰變時間之謎在宇宙學中非常重要,如果能解開其中的謎團,將有利於我們了解亞原子的形成過程,甚至有可能解開暗物質和暗能量之謎,然後開啟新的物理學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