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學什麽意思?作何解釋?
敦煌學之內容包括敦煌石窟藏書、壁畫、雕塑藝術等,門類甚廣,其研究範疇就廣義而言,包括自然、地理、社會、經濟、歷史、宗教、文學、美術等之綜合研究;狹義而言,乃指對敦煌文獻如藏書卷子之整理、解釋、研究,亦即通稱之敦煌學。敦煌石室遺書發現於甘肅省敦煌縣東南二十公裏之千佛洞(古稱莫高窟),其第十七窟之窟洞中有復室,大小約三公尺立方,其內貯滿文物。宋仁宗景祐(1034~1037)初年,寺僧因避西夏入侵,密藏文物於石室中,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為道士王圓箓所發現。石室遺書之所以能聚集保藏歷久而不毀者,實因敦煌氣候嚴寒,雨量絕少之故。文物發現之消息傳出後,奧布傑夫(Vladimiy Afanásevich Obruchev)、史坦因(A. Stein)、伯希和(Paul Pelliot)等各國學者相繼前來,從王道士處秤斤計兩,購去大批卷子珍品。寶藏散失後,羅振玉等聞訊,建議 *** 將剩余卷子運歸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