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道德觀缺失現象可大致歸納成三點:
壹是對道德認同感降低;
二是對道德的貶低;
三是對道德缺乏敬畏。
比如, “在公***汽車上不讓座”等非道德行為已漸漸被青年人默許,反而讓座的行為卻被視為另類表現。究其原因,就是個人的本位思想過於嚴重,對於不利己的事堅決不予實施,哪怕冒些風險。在現實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喜歡完全按自我意願行事。
不少大學生推崇投機取巧,而對講原則卻持貶低態度。上課時間跑出去玩遊戲已變成司空見慣,考試是否作弊不在於良心是否受到譴責,而是看監考教師是否嚴格。偷東西也變成了個別同學的生活來源,而不被認為是可恥的行徑?
這些行為,無不表現出是對 “善”的漠視,對 “惡”的縱容,對先進文化的麻木。
大學生道德缺失惡劣的影響在於,從個體意識的殘缺擴散為群體意識的錯位,進而引發道德觀的嚴重扭曲,使得壹些錯誤的價值觀以及非道德的行為披上 “合理化”的外衣,在大學生中獲得普遍的默認、容忍甚至贊同。因此,某法律名校學生因感情問題,竟然將菜刀揮向師長。在這個尊師重教的年代發生這樣的事件,怎能不令人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