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環球探險家是怎樣死的?

環球探險家是怎樣死的?

在太平洋地域中,最復雜,引起爭論和猜測最多的地帶就是玻裏尼亞,除了兩端和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交接的地區外,這裏的居民和其他兩地的居民,在生活方式上有很顯著的差異。

玻裏尼西亞人個子高大,體格強壯,皮膚的顏色較白,頭發並非典型黑人的黑發,而幾乎全是直發或呈波浪狀。但其中也有白皮膚、紅頭發和長著胡須的。玻裏尼西亞人都說同壹語系所分衍出的各種方言,從以上這些事實可以了解他們都是從同壹地方,且是較晚和遷來的移民。這壹點就和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的土著有很大的不同。因為美拉尼西亞與密克羅尼西亞的居民都是使用不同的語言,彼此間毫無關連。

很多人類學家或社會學家都認為,這些玻裏尼西亞人是在新石器的某壹時期,從西方,經過了美拉尼西亞或密克羅尼西亞,甚至有可能是兩者都經過,才到達玻裏尼西亞的。

至於,他們中間混有畢格米族的血緣是因為在夏威夷、社會群島,馬貴斯群島、甚至新西蘭的美那夫涅、馬那夫涅,都有關於矮人族的傳說。據說矮人們是被後來的移民們征服。從理論上來說,他們最先是到達較近的群島,如薩摩亞或東加群島。但假如經由密克羅尼西亞到來的話,則最先抵達之地必是夏威夷。

在太平洋諸島的民間神話或傳說中,有許多祖先從故鄉出航,結果因為被風吹錯了方向,而引出的神、半人半神、指引者、或者英雄的傳奇故事,但因為其中有許多矛盾之處,所以這些傳說的可信度幾乎為零。不過,由於其中充滿了涵意深刻的***同點,所以只要依故事發生的年代作壹番整理,也不難拼湊成壹些具有可能性的假設。

從1100~1300年代的這壹段新時期,在各島嶼的傳說中,海神坦加洛亞的子孫們,是從夏威伊吉(馬奧利族所稱的島名)、夏瓦伊伊(社會群島居民所稱的島名),或者從夏威伊伊島出航。根據民間傳說,他們都是相對獨立,並未與其他種族相遇過,而直接到達玻裏尼西亞的前哨諸島。

不管他們是從北路或南路方向而來,他們壹定在某壹時期到達了薩摩亞或東加北面的島嶼,這些在驚濤駭浪的旅程中殘存的人們,終於發現了壹處氣候溫和、無虐疾等恐怖疾病,可以安全舒適生活的島嶼。不久,他們便建立了從東加或薩摩亞到美拉尼西亞中飛枝群島的商業之路,定期航行以交換商品。較大膽的人們則繼續向玻裏尼西亞的心臟地帶前進,這心臟地帶後來被稱為社會群島,據推斷,後來更前進到植物茂盛的火山群島,他們就在這火山群島的菜亞迪亞島(是火山群島旁較小的島嶼,並非大溪地島),建立了宗教和文化的中心,此時的年代大約是公元500年。在這個島上及相鄰的各島嶼上都有用巨石建立的祭壇,移民就在祭壇上祭拜他們所信奉的神。在這個移民者的社會裏,最大家族的年長者,或是曾經擔任過聖職的人就成為社會的領導者,由此而發展出團結合作的社會。

漸漸地,社會制度開始建全,首先制是各種宗教禁忌的儀式,還對某人或某事究竟是神聖的或是不潔的給予了嚴格的戒定,如果接觸到不潔的事或人時,就會招來許多禍害。人們不論作什麽事或外出旅行,都必須向神祈求保佑,甚至還要供奉祭品。

在叢林茂密的島上,木頭的雕刻及制造裝飾品的技術有相當高的水準。玻裏尼西亞人建造了堅固的家和適於航海的船只。他們巧妙地利用土壤種植物,用木頭和石頭制造器具,用樹皮或植物的纖維編織衣服。他們不僅具有狩獵和釣魚的技術,也知道耕種的方法,所以維持了相當的生活水準,快樂幸福地在此定居。

經過了好幾代後,這些不畏艱難的航海者,放棄了平靜安穩的生活,為了探尋新島嶼在1100~1800年代之間又揭起了航海熱潮。許多新島嶼都是在偶然間發現的,但也有不少是經由有計劃的移民探險所發現的。他們準備了充足的水與糧食,也帶齊了各種植物,乘坐著具特裏加式的獨木舟,在數周間甚至數月間航行於海上。

他們這種先驅性的航海行動,常常是冒著生命危險而進行,雖然中途也有休息之地,但航程都非常遠——通常是數百公裏,有時甚至達到數千公裏。他們向南到達奧斯特拉,向北到達夏威夷,向東則到達曼加雷瓦島或伊斯忒島,在整個旅程中所能看到的只是壹望無際的海洋,別無他物。

早期的美拉尼西亞人與玻裏尼西亞人開始遷徙的同時,另壹個航海民族——中國人也活躍於太平洋。中國在造船和繪制地圖和天文學的發展等各方面,都比同時期的歐洲進步。中國商人早在公元初期,已經沿著海路和陸路到過印度、波斯灣(阿拉伯灣)、馬來半島或東印度群島等地探險和貿易活動。

早在960~1279年時,中國人就已經發明了用於航海的羅盤和防水隔間等設計,而歐洲的航海家在許多年之後才開始使用這些。另外,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地圖也是由中國人繪制成的。他們的船只為了交易,已經冒險到達加羅林群島和菲律賓群島。

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年),鄭和為將中國的勢力擴張至印度洋和南海,進行了壹連串的探險活動。他使用繪有方向的地圖,這幅地圖比歐洲地圖更為正確。鄭和船只的航線雖集中於非洲東岸、波斯灣、印度沿岸,但從紀念石柱上的雕刻看來,可以知道他曾到過爪哇及蘇門答臘。因此,在歐洲人未到達之前,中國人已經非常了解廣闊的北太平洋。

1400年代鄭和的探險隊出發的時間,大約和歐洲的兩大探險主流——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探險活動同時。西班牙人橫越大西洋,朝新世界出發;葡萄牙人則繞過非洲尖端,朝印度及摩鹿加群島(香料群島)出航。政治和商業目的是這兩個國家航海探險的主旨,只不過,西班牙方面尚且帶有對宗教上的熱忱,葡萄牙則還存有冒險的精神。在托勒密以後的地圖制作者,對於傳說中的非洲、印度和遠東等地理位置描繪得極不正確,但卻也提供了誘惑性的資料。尤其是在1200年代,前往忽必烈王朝的威尼斯人——馬可·波羅的故事,更是吸引了所有的歐洲人。

馬可·波羅回到歐洲後,熱情的述說中國與日本等地有無窮盡的財富,也提到了自己命名的羅卡哈、畢吉等遼闊無際的土地。通過他的宣傳,歐亞之間的貿易確實增加了,而他所敘內容的真實性,可由壹些商人帶回來的商品以及傳述,獲得證實。

但是獨占當時歐亞大陸和海路方面的東方貿易者,卻是阿拉伯人。而且阿拉伯帝國的勢力和伊斯蘭教(回教)的急劇發展,也給西班牙的統治帶來了巨大的威脅。自十字軍時代以來,這種威脅成為支配西班牙外交政策的決定要素。1453年伊斯蘭教徒占領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以及拜占庭帝國的崩潰,對他們而言,無異於壹重大打擊。在這700年間,摩爾人深深威脅到西班牙人的生活。

早期的西班牙殖民者中,有壹位頗具領導權,卻又喜歡吹牛的冒險家——瓦全可·努尼茲·得·巴爾波亞。他曾嘗試在西班牙的領地希斯貧約拉島(現在的海地和多明尼加***和國)創立農場,但因為被反權人逼得無路可走,結果逃往海上。還有人說,他藏在豬肉桶中,隨航船進到了哥倫比亞海岸的聖·酉巴斯提安的新殖民地。

無論怎樣,後來巴爾波亞帶著壹群人,在巴拿馬半島創立了格利安殖民地。使用交涉、賄賂、暴力等手段,獲得當地印第安部族的協助,使自己殖民地的經濟得以積極發展。印第安人告訴巴爾波亞,山對面的某處有豐富金礦,並希望隨他壹同前進,去尋找另壹個海洋。巴爾波亞對這兩條前進路線充滿了期待與興趣。他認為或許可以證明出北美與南美是分開的,也有可能發現通往東方的航線。

當他獲得故鄉的政敵,可能取代他成為殖民地總督的消息後,聚集了800名左右的印地安搬運夫,以及190位西班牙人,組成壹支探險隊。經過了將近1個月的艱難跋涉,於公元1513年9月15日,終於發現遠處有壹望無際的海洋。

幾天後,他到達海岸邊,踏進了他稱為“南方之海”的海水中,同時還高呼著:這片海洋上的島嶼和海岸,都屬於西班牙王室。3個月後,他趾高氣揚地帶著這個刺激性的消息回到了格利安。

然而這些成績並未給巴爾亞帶來多久的快樂與利益,他剛升任為總督不久就又被費南多二世撤消了任命。繼他之後的征服者中,最無情的是培得羅·阿裏亞期·得·阿比拉(他為人所熟知的名字是貝特拉裏亞士·達比拉),巴爾波亞的升遷之路,完全被他封住了。雖然巴爾彼亞和他的女兒結婚,卻毫無助益。

1519年,貝特拉裏亞士在半島的太平洋側,創立了巴拿馬市。同年巴爾波亞被政敵冠以反叛的罪名,逮捕後予以處死。這就是宣稱太平洋為西班牙所擁有的探險家得到的所有報嘗。

巴爾波亞發現太平洋後。1501年,佛羅倫斯人亞美利哥·維斯普奇所率領的探險隊,經過巴西東海岸向南航行(屬於葡萄牙的權利範圍),不久北上非洲西岸而返回。這支探險隊,探知了歐洲與東印度群島之間,有壹片很大的大陸,航行的船只可以避開此大陸而繼續前進。

1511年,葡萄牙獲得了馬來半島西南岸的馬拉卡島,打破了阿拉伯人獨占東方貿易的局面。1513年,又在摩鹿加島確立了東方貿易勢力。第二年,羅馬教皇裏奧十世,修訂托爾德息理亞期條約,將在東方航行中可能發現到的陸地殖民權給予葡萄牙。無奈,西班牙只好另外探尋壹條新的西方航路。而替西班牙發現新航路的人,卻是壹位葡萄牙探險家。

斐爾南·得·麥加萊斯(費迪南·麥哲倫),當時在東方葡萄牙帝國的創立者——阿豐索·得·阿爾布奎克總督手下工作。雖然他未到過香料群島,卻早知它的大名。他知道有關新世界的傳說,何者才是正確,也知道應該屬於哪壹個國家。

麥哲倫曾多次提出要求,希望能替葡萄牙國王曼努爾壹世服務。

1520年10月21日,麥哲倫繞過了巴塔哥尼亞的南端,他將此地命名為“壹萬壹千人的處女釁”;又將向南延伸的陸地,命名為“火地島”,此名是受到了沿岸住居的燈火的啟發。11月18日,剩下的3艘船,通過了後來被命名為麥哲倫海峽的危險海峽,而到達南海。首次見到外洋的地點,則被命名為迪沙特岬(意大利語希望之意)。比加菲特在日記中寫著:名字意味著“長期盼望、等待”。麥哲倫便將此洋面命名為“太平洋”。

新發現的海洋,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實際卻蘊藏著無數的兇險。麥哲倫的船只由於受到季風和海流的影響,有好壹段日子看不到陸地,使船員們感到絕望。在恐怖的兩個月裏,他們被漂向西北洋面。平常他們能利用星體觀測儀、測程儀等航海工具來測知方向。但這時候,無論他們使用什麽儀器,都無法回到預定的航線上。酷熱侵襲著船員,肉類腐爛了、水也汙濁不堪,許多船員因患了壞血病而死亡。

不久,船員們不得不食用長滿了組的面粉所制的面包,喝著黃而發出惡臭的水,吃著老鼠及綁在帆柱頂端的牛皮、木屑。壹只老鼠被分成無數片……最不幸的是,有的人牙齦腫了起來,無法吃任何食物。因此,有19人死亡。

1521年5月24日——聖保羅之日,他們終於發現了島嶼。島上既無人煙,也無淡水,但卻有大量的蛋和肉類,這讓船員們美美地飽餐了壹頓。2月3日,在壹處地圖上記載著“鯊魚之島”的環礁海面,他們捕了好幾只鯊魚。這島嶼的其中之壹,或許就是上摩國群島中的布加·布加島,另壹則為加羅林群島。

即使到達了費匿克斯群島,麥哲倫仍然認為印地阿斯(東方世界)就在其航線距離內。而繼續向西北前進。從1521年2月12日至13日間,船越過了赤道,然後向正西方前進。船員由於疾病和糧食與水的不足,而有更多的人相繼死亡了。幸好由於麥哲倫不屈的精神和勇氣,再加上船員對他的信賴,才能防止叛亂的發生。

3月6日,船上的情況愈加淒慘,糧食耗盡,許多人死於壞血病,剩下的也都因疾病而無法站立。當船逐漸靠近樹木林立的海岸時,船員們不禁流下了眼淚,麥哲倫指揮他們唱著贊美歌,感謝神使他們得救。

他們抵達的這壹片海岸,看起來似乎是個很友善祥和的地方。但不久,許多奧特裏加式獨木舟包圍住麥哲倫的船只。劃船的男子臉上,表現出威嚇的表情。他們全身赤裸,非常的強壯。當他們攀上了千裏達號的船舷及甲板時,好奇心顯然遠甚於敵意,但是西班牙人卻非常懼怕。於是,船員們用石弓射殺了幾位島民,殘余的也被嚇跑了。因為饑民是搶奪了斯基夫(壹種小型輕便的小船)逃走,所以麥哲倫遂將此島命名為“拉德羅尼島”(意為竊盜之島)。這個島大概就是現在馬裏亞納群島南部的關島或羅德島。

第二天,麥哲倫帶領手下人再次上岸,用槍射擊村落,放火焚燒住屋,殺死了7位島民,粗暴地顯示了西班牙人的力量。最後,他不但奪回“斯基夫”,也取得了淡水、糧食(山芋、椰子、豬、雞等)。3月9日,小艦隊再度向酉南出發。這壹天,英國籍船長安多留不幸死亡。

7天後,船隊發現了聖拉薩羅島(上島乃是現在菲律賓群島中的薩摩亞島),安全地渡過了南方的摩鹿加群島及有詳細地圖的海域。於是麥哲倫他們成為最初橫越太平洋的歐洲人。但是,他們的勇敢航海探險,卻註定要遭到悲劇收場的命運。

麥哲倫在宿務島答應土著酋長,幫助襲擊附近的馬克坦島。4月27日,比加菲特——現場目擊者——壹行人由麥哲倫率領襲擊該島,卻被島民所殺。聖佛立安港的叛亂者之壹卡諾,接任艦隊指揮。千裏達號雖然試圖回到美洲,卻被葡萄牙人逮捕了,康塞普森號在摩鹿加群島觸礁沈沒,最後只剩下維多利亞號安好完整地回到了西班牙,並完成了航繞世界壹周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