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七大板塊: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北美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板塊、南美板塊。
1、太平洋板塊:太平洋板塊東以太平洋海隆為界,北、西、西南都為深海溝,與阿留申島弧、日本島弧、菲律賓板塊和印度板塊接界,南部以海嶺同南極洲板塊相接的板塊。
2、歐亞板塊:為包括大部份歐亞地區的大陸板塊,但不含括南亞的印度半島(印度次大陸)、西南亞的阿拉伯半島(阿拉伯次大陸)以及東西伯利亞的上揚斯克山脈以東的地區。
3、非洲板塊:非洲板塊的西界是壹個離散邊界,形成中大西洋海嶺的中段和南段,非洲板塊隔此邊界在北部與北美洲板塊相接,在南部與南美洲板塊相接。
非洲板塊的東北界與阿拉伯板塊相接,東南界與印度-澳大利亞板塊相接,在北部和南部與之相鄰的則分別是歐亞板塊和南極洲板塊。除了與歐亞板塊之間的北界外,其余邊界均是離散邊界。
4、北美板塊:是壹個較大的板塊,它的範圍覆蓋了北美洲的大部,向東延伸至中大西洋海嶺,向西延伸至東西伯利亞的切爾斯基山脈。它是1968年薩維爾·勒·皮雄首次提出的六大板塊中美洲板塊的壹部分。後來,美洲板塊又被細分為北部的北美洲板塊、南部的南美洲板塊和周圍的壹些小板塊。
5、印度洋板塊:為次級的大陸板塊,屬於印度洋澳洲板塊的壹部分,包括印度洋的北部、中東和東南部、印度半島、大洋洲的大陸、島嶼及鄰近的海洋。
6、南極板塊:是壹塊包括南極洲和周圍洋面的板塊,面積約169,000,000平方公裏。每年正以1公分的速度向大西洋移動。南極洲板塊與納斯卡板塊、非洲板塊、南美洲板塊、斯科舍板塊和印度-澳洲板塊交界,並正與合並。
7、南美板塊:包括南美洲和南大西洋的西部。其東以大西洋中脊的南段與非洲板塊接界;西界為南美濱太平洋深海溝,北部與加勒比板塊接觸,南部為南極板塊。南美板塊同北美板塊壹起向西運動,在南美洲的西部形成了高聳的安第斯山脈。
擴展資料:
世界七大板塊的形成
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的基礎上提出的。根據這壹新學說,地球表面覆蓋著不變形且堅固的板塊(地殼),這些板塊確實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動。
由於地球表面積是有限的,地球板塊分類為三種狀態:其壹為彼此接近的匯聚型板塊邊界;其二為彼此遠離的分離型板塊邊界;其三為彼此交錯的轉換型板塊邊界。
板塊本身是不會變形的,地球表面活動便都在這三種狀態下集中發生。
由於“極移動曲線”和海底擴大等提供的證據,大陸漂移的確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1965年,科學家運用計算機使地球各個大陸以現有的形狀恰好拼合在壹起。再者,海地地形、地震位 置、火山等活躍部位都連接成為帶狀,於是"板塊構造學說"這壹革命性的見解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