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催眠是指通過壹定的技術手段,使人進入壹種特殊的意識狀態,從而達到治療或改變行為的目的。
催眠是由各種不同技術引發的壹種意識的替代狀態。此時的人對他人的暗示具有極高的反應性。是壹種高度受暗示性的狀態。
並在知覺、記憶和控制中做出相應的反應。雖然催眠很像睡眠,但睡眠在催眠中是不扮演任何角色的,因為如果人要是真的睡著了,對任何的暗示就不會有反應了。“催眠”這個名字本身是帶有壹定誤導性的。
催眠術是運用暗示等手段讓受術者進入催眠狀態並能夠產生神奇效應,以便達到某種目的的方法。催眠是以人為誘導(如放松、單調刺激、集中註意、想象等)引起的壹種特殊的類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識恍惚心理狀態。
其特點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斷、自主意願行動減弱或喪失,感覺、知覺發生歪曲或喪失。在催眠過程中,被催眠者遵從催眠師的暗示或指示,並做出反應。催眠的深度因個體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師的威信與技巧等的差異而不同。
國內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介紹說:“科學證明恰當的使用催眠可以達到消除緊張、焦慮情緒,建立樂觀積極心態的作用。”
采用特殊的的行為技術並結合言語暗示,使正常的人進入壹種暫時的,類似睡眠的狀態,催眠狀態也可由藥物誘發,分為自我催眠與他人催眠,自我催眠由自我暗示引起;他人催眠在催眠師的影響和暗示下引起。
可以使病人喚起被壓抑和遺忘的事情,說出病歷,病情,內心沖突和緊張。催眠還可以作為壹種治療方法(既催眠療法)減輕或消除病人的緊張、焦慮、沖突、失眠以及其他的身心疾病。
希爾加德根據實驗觀察,認為催眠將受試者的心理過程分離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同時進行的分流。第壹個分流是受試者所經歷的意識活動,性質可能是扭曲的;第二個分流是受試者難於察覺、被掩蔽的意識活動。
但其性質是比較真實的,希爾加德稱之為“隱蔽觀察者”。意識分離是生活中壹種經常出現的正常體驗,例如長途駕車的人對路上狀況作出了壹些反應但多不能回憶,就是由於當時意識明顯地分離為駕馭汽車與個人思考兩部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