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社會》及是在改革的浪潮中誕生的壹門新課程。
聽起來,雖然名字新,但內容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首先,它是壹門整合了歷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相關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文科課程,所呈現出來的大多是學生所熟悉的社會現象以及學生正在經歷或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其次,它為學生提供了許多發言、討論和參與課內外活動的機會,將為學生提供正確認識社會環境、積極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非常註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學習過程中豐富社會經驗,建構對社會的理解與認識,培養學生對社會現象和問題的分析、判斷能力,以及參與社會生活應對社會問題的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情感、正確的價值認識和健全的人格。
中考時《思政》壹般也並入其中,那麽,學生應該采取什麽樣的方式方法來學好它們呢? 首先,要認真閱讀教材。
教材是學習的根本,是知識的“源泉”。
教材的正文內容將所學的知識系統地呈現出來,還配有大量的圖畫和照片對正文內容加以補充和說明,非常形象、生動、直觀。
學生要充分利用這些文字和圖片,掌握所學知識的整體結構和框架,並初步學會運用圖片等資料來獲取信息,實現第壹層次的目標——知識目標。
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讀與思”、“大家談”、“活動區”等進行體驗——探究式學習。
教材中這些欄目的設置都具有開放性,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積極主動性。
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可充分利用這些欄目,廣開思路,大膽發言,積極地進行模擬與實踐,體驗與探究,討論與交流,通過自己的實際活動生動地去獲取知識,增強技能,並尋得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這樣逐步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形成,達到第二個層次的目標——能力目標。
第三、要合理利用教材中的“知識窗”和“故事角”等欄目。
這些內容都是正文的輔文,它們的設置是正文相關內容的補充和擴展。
通過“知識窗”和“故事角”的學習,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寓學於趣,還可幫助我們對正文內容的理解,有助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
第四、要積極地進行課外收集和查詢。
學生要深入社會調查實踐,收集資料,查閱數據等,補充說明課本中有關內容的背景知識或自己解決某些疑難。
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壹方面可擴充自己的知識,拓展思維,另壹方面可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總之,我認為學生只有多思考,多發言,多動手,多實踐,才能獲得知識,拓展知識,增強技能,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