糌粑讀zān ba。
詳細釋義:
藏族的主食。青稞麥炒熟磨制成面,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捏成小團而食。
參加運糧隊的藏民都很積極,不要報酬,自帶糌粑路上吃。——成仿吾《萬水千山只等閑》
宗本怕妳家裏沒有吃的,讓我送壹點糌粑和酥油來。——《人民文學》1978年第10期
食用方法:
食用糌粑時壹般用酥油茶和糌粑面攪拌後即可,有條件時可再加白糖和奶渣,這樣可以增添美味,增加食欲感;漢族食用糌粑時,如果沒有酥油茶,可用豬化油或熟清油代替,再加開水和白糖攪拌即可食用。
食時用手不斷在碗裏攪捏,揉合成團,用手往嘴裏送。藏族群眾吃飯壹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無論采用哪種方法,攪拌後的糌粑面均含有大量脂肪,不宜食入太多,應少食多餐,這樣才有利於消化吸收。
糌粑的制作方法:
炒青稞:
炒前將青稞用水洗凈,晾幹水汽。
用陶罐爆青稞花:先將粗沙粒倒入罐中加溫,直到罐底將近燒紅,立即將適量青稞倒入罐中,握住雙耳將罐端起搖動。幾分鐘後,罐內冒煙並發出青稞的爆裂聲。待爆裂聲基本停止,青稞花即爆成,用鐵篩將沙子漏盡。
磨糌粑:
多用水磨,水磨安在水渠上或天然溪流上。下磨盤固定,上磨盤與木制水輪軸桿固定連接。軸桿穿過下磨盤中央的孔下伸,下端安水輪,由軸桿帶動上磨盤轉動。上磨盤有進口料,進料口上端安壹固定的皮漏鬥,內裝青稞花。
在漏鬥下端綁壹橫木,橫木末端垂直地安壹短棒,與上磨盤邊緣接觸。磨盤轉動就震動木棒,青稞就徐徐流入磨盤進料口,不斷摸出糌粑來。昌都地區則插壹棍在漏鬥內,下端懸在進料口,磨盤轉動時同樣震動漏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