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柒筱胭
妳人生的終極目標是什麽?
有人說是財富,有人說是名望,也有人說是權利,還有人說是成功。
我曾今以為人生的終極目標是財富,因為我覺得有了財富我就可以住大房子,這樣我就可以裝壹個陽光大書房,在我空閑時可以在書房裏,懶懶地曬著太陽閱讀,這種感覺非常令我陶醉。
但是我這樣的想法稍加推理就可以看出,我的夢想體驗是在陽光底下閱讀,而這件事情就算現在沒有大房子,沒有大書房依然可以完成。可見,“財富”作為人生終極目標,在我的這個想法上根本站不住腳。
隨著近年來自媒體大火,湧現了許多的網絡紅人,他們收獲了流量,從而帶來了財富。這引得有的人羨慕,有的人嫉妒,也有的人看到和別人差距這麽大而深感焦慮。這些人要麽以財富為目標,要麽以名望為目標,可是他們顯然生活的不快樂。
以前,我也總是從財富的角度出發,思考人生的意義,可是腦子裏總是壹團迷霧,心裏也越來越焦慮。
那什麽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呢?當我讀了《幸福的方法》之後,茅塞頓開,原來我的思考出發點都錯了。以幸福為出發點思考,壹切問題都像撥雲見月般明朗了。這本書告訴我們, 幸福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壹個高於所有目標的總目標,而財富、名望、權利和成功都只是獲取幸福的工具 。這本書致力於幫我們了解幸福的真相,把我們帶到壹個真實的世界,它告訴我們,幸福是壹種可以通過練習培養的能力,學會這種能力可以讓我們過的更幸福。
這本書的作者泰勒·本·沙哈爾是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他開設的“積極心理學”被哈佛學生推選為最受歡迎的課程,學生們評價這門課,“其奇妙之處在於,當學生們離開教室的時候,都邁著春天壹樣的腳步”。泰勒還受聘為多家著名跨國公司的心理咨詢師和培訓師,他的課程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被眾多企業家和高管們譽為“摸得著的幸福”。
真的非常慶幸在疫情期間我讀到了這本書,它以形象的比喻和智慧實用的練習,教會我在居家隔離的這段時間,時時刻刻體驗著幸福的感覺,讓深居的我也能從心裏感受到大自然春天到來的美好。讀完這本書之後,有三點,我覺得非常值得與大家分享、***勉。
關於幸福的概念,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壹樣。有的認為欲望能得到滿足就是幸福;有的覺得事業成功就是幸福;有的人說身體健康就是幸福;有的人說父母健在、子女雙全、家庭和睦就是幸福。那究竟什麽才是幸福?
獲得成功的成就感是幸福嗎?作者在16歲的時候,以為自己在以色列全國壁球賽中獲得冠軍,這種成就感可以讓他獲得幸福,但是那種成就感的喜悅沒有持續多久,失落和空虛再次地填滿了他的內心。作者的經歷告訴我們,成就感不是幸福。
幸福是沒有痛苦和挫折嗎? 真正的幸福不應該是絕對不摻雜不良的情緒,而是經得起困難和挫折的考驗。 幸福不是阻止生活中各種苦難的發生,而是幫助我們積極地加以應對。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無可回避的痛苦,那個時刻我們很難關註自身的幸福,我們最好的選擇是真實地體驗那些負面情緒,並允許它們按自然規律自行轉變。
有錢了就會幸福嗎?現代社會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抑郁癥患者的患病率也在加倍提高。我們熟知的明星張國榮、喬任梁和崔雪莉都因抑郁癥而自殺。金錢帶給我們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卻沒有帶給我們更多的幸福。物質本身不能給我們的生命帶來意義或精神財富。 幸福從來不是奢侈品,它是我們隨時隨地用心就可以感受到的。
書中,將不同的人生比作四種漢堡模型,享樂主義型、虛無主義型、忙碌奔波性和感悟幸福型。
第壹種“享樂主義型”,只圖享樂,沒有目的和挑戰,不再追求生命的意義,活在如同行屍走肉,生活將不再有幸福可言。第二種“虛無主義型”,代表沈迷於過去而放棄了現在和未來,他們被過去的陰影和痛苦包圍,毫無幸福的感覺。第三種“忙碌奔波型”,就是小時候,大人們經常對我們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現在看來,這種理論完全抹殺了我們體驗當下的快樂的可能。第四種“感悟幸福型”,是從生活的方方面面挖掘為當下和未來帶來幸福的行動,能享受當下的快了以及未來的幸福。
幸福的真諦在於快樂和意義,即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同時又可以體驗當下的喜悅情緒 。能夠持續的幸福感,需要我們為了壹個有意義的目標快樂地努力與奮鬥。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頂,也不是在山下漫無目的地遊逛,幸福是向山頂努力攀登過程中的種種經歷和感受。幸福是沒有終點的,我們可以讓自己更幸福。
縱觀我們整個人生,主要由學習、工作和親密關系3部分組成,如果我們懂得如何發覺幸福,幸福將無處不在。
學習時,要摒棄腦海裏先苦後甜的模式,不能只關註好成績,而不去享受學習的快樂。我們應該以心流體驗為前提,享受努力實現目標的過程。
工作也可以讓人更幸福。在這個疫情肆虐的春天,我們大概都體會到了,其實工作是壹種特權,比宅在家裏更快樂更有意義。我們把工作、努力與痛苦綁在壹起的習慣,嚴重影響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獲得幸福感。為了讓我們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樂,我們就得心態,把工作當成壹種使命感,或者壹種自我實現的途徑,用自己的情感和熱情去快樂地工作。
經營好親密關系,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幸福感。關於如何打造親密關系,泰勒在書中建議我們要做到三點。第壹點,要愛這個人真正的核心價值,比如他的善良、真誠、努力等。第二點,犧牲不是美德,做選擇時要以雙方的幸福去衡量,而不是犧牲自己的核心價值。第三點,要理解妳的伴侶,真正的去認識他的核心價值。做到這三點,才能使愛更好的成長,這樣的親密關系才能持續地為雙方帶來永不枯竭的幸福感。
1. 養成微小的好習慣
壹年前,我因為孕期寶寶胎停而心情抑郁,內心焦慮,整夜失眠,整個人都沈浸在悲痛之中,健康也每況愈下。後來我給自己制訂了每天運動的目標,之後心態開始變得積極了,隨之運動的習慣又帶我解鎖了我閱讀的愛好,我焦慮、失眠的癥狀慢慢的也全都好了。後來我在壹篇文獻中看到,運動、閱讀、藝術(包括繪畫、戲劇、音樂等)也歸為抑郁癥的其他療法之中。
想壹想什麽樣的習慣能讓妳更幸福?妳希望生活發生怎樣的改變?比如每周運動3次,每天閱讀,每周學壹首歌,早睡早起等。選壹個妳喜歡的小習慣,堅持下去吧!就像托尼.施瓦茨說的, “微小的進步,好過野心勃勃卻遭遇的失敗......不要著急,成功自會像滾雪求壹樣越滾越大”。
2. 每天記下值得感恩的5件事
每晚入睡前寫下5件值得妳感恩的事情,可以是壹頓美食,與好友的壹次暢談,收到的美好禮物等,有意思的事情都可以寫下來。長期堅持下來,內心就會常常充滿感恩,少了抱怨,會增添許多的幸福感。
3. 選擇簡單的生活方式
壹些年輕人中間流行著“極簡”生活的概念,還有壹本書叫《斷舍離》,倡導我們削減繁雜的物品,只留下生活必須品。這樣的生活少了雜亂的物品,我們眼到之處,可以有更多的空間供我們遐想,幸福感也隨之驟升。
4. 接納自己,活在當下
對自己不滿意、挑三揀四的人,很難有幸福感可言。所以,我們要想擁有幸福感,必須首先要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壞脾氣,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的過去,接納自己的周圍環境,原諒所有的壹切不好的事情,專註感受當下的生活,活在當下。
讀完《幸福的方法》這本書之後,我知曉了幸福是人生唯壹的終極目標,是壹切目標的終點。而幸福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是由生活是點點滴滴的瞬間累計而成的。 要想時刻感受到幸福,我們首先要有壹個自身價值觀與愛好相結合的目標,然後活在當下,從現在開始,養成讓我們更加幸福的習慣,善加利用有限的時間,拓展充實生命的可能性,去發掘幸福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