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孩子加入自殺社團?如何察覺孩子的求救訊號

孩子加入自殺社團?如何察覺孩子的求救訊號

臉書社群中壹位母親po文,表示自己的小孩自殺未遂剛救回來,孩子之前曾在網路上搜尋自殺方法,甚至貼文找人陪自殺。專家表示,青少年憂郁癥的比例不少,如果情緒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出口,就可能轉向虛擬的網路尋求慰藉。

臉書社群中壹位母親貼文,表示自己的小孩自殺未遂剛救回來,孩子之前曾在網路上搜尋自殺方法,甚至貼文找人陪自殺,引起討論和家長恐慌。

虛擬世界是另壹個取暖管道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梁歆宜醫師分析,對青少年來說,自殘是痛苦的記憶痕跡,是為壹段生命歷程留下紀錄,像是有些青少年會在 IG 開小帳號,在裏面 PO 自殘照。

董氏基金會心情頻道聊天室誌工督導、宇寧身心診所臨床心理師李筱蓉也表示,日本有研究發現,在真實世界裏缺少情感支持的孩子,在網路上反而容易找到慰藉。她推測,參與自殺社團的人可能覺得痛苦,有短暫的自殺意念、或輕或重的自殺想法。壹旦加入社團分享類似經驗,就容易有模仿、鼓勵或美化自殺,反而會提高自殺企圖與決心,若本身狀況不穩,可能因此被推壹把。

潛在憂郁易透過叛逆行為表現

梁歆宜表示,青少年憂郁癥比想像的多,表現出來的行為是憤怒、不耐煩或是開心不起來,只有翹課、打電動、參與幫派活動等才有興奮或活著的感覺,但外人看到只有叛逆的表象、覺得孩子學壞了、沈迷網路。

他解釋, 憂郁癥可以視作情緒的重感冒,導致失眠、註意力變差、無法思考,所以訊息處理能力變弱,理解力變差。 反應到學業上,就會影響讀題的能力,進而影響成績。「如果考不好又被責備,造成滾雪球反應,孩子可能因此幹脆放棄不想面對,或是出現拒學癥、身心癥狀(如:頻繁的肚子痛或是頭痛)」,她說。

孩子自殘可能是想求救

李筱蓉表示,有自殺意念的孩子,任何生活上的壓力,都會提高自殺風險,例如考試考壞了、在乎的人過世、被分手、告白遭拒等,都會造成孩子的重大失落。此外,嚴重身體疾病需要長期治療也容易引發自殺意念。

李筱蓉建議,父母應認真看待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變動,不能當成是在鬧脾氣。「父母壹著急可能容易指責,把孩子推得更遠」。李筱蓉說,家長的激烈反應可能會讓孩子覺得不被了解,更加沮喪、害怕、無望,認為自己的消失或存在對這世界都沒影響。他也說,很多自殺的孩子不是真心想死,只是因為覺得活著痛苦,想要移除痛苦。梁歆宜也指出,青少年是很矛盾的,會在社團裏討論,反應出他們的猶豫,有時不是真的想死,而是求救訊號。

向孩子釋放「我想聽妳講」的訊息

梁歆宜說, 當孩子有自殺念頭,當務之急是讓孩子意識到真實世界有人愛著他、關心他,建立起支持性的安全網,才能把孩子從自殺的念頭拉回來。 他建議,父母面對危機先冷靜、多傾聽,不要夾雜情緒或責備,要表現出願意接納。

他強調,父母發現孩子有自殘行為,盡管心裏著急,仍要保持冷靜,不要太刻意找孩子聊天。可以在開車時、走路散步、壹起逛街、買東西或是用看到的文章做開頭,找個話題跟孩子聊,而有的孩子很ㄍㄧㄥ,父母可以釋放出 「我想聽妳講」 的訊息,但是要給孩子壹點空間和時間,重點在於父母的「陪伴、傾聽、接納」。

李筱蓉也補充,孩子的痛苦可能來自考試考不好、男女朋友分手等,父母可以表達關心,多聽孩子講,不要急著「教」,甚至可以讓孩子談他對自殺的想法,不需避諱,「陪伴與傾聽本身就很有意義」,李筱蓉強調,如果不知道要說什麽,可以寫紙條、準備孩子愛的點心。

專業介入,建立支持的安全網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不想與父母談怎麽辦?梁歆宜說,如果孩子不願意跟父母談,也可以找孩子信任的親友、家教或老師等,或者是孩子信任、感覺舒服的咨商師、心理師介入,誠懇的跟孩子談。

李筱蓉心理師也談到,網路上也有正向團體,例如董氏基金會每周五晚間8點到9點半有聊天室,由專業醫師和心理師在線上陪聊,參加者可匿名,由專人引導說出心理困擾,形成互助式支援;而孩子在學校時間最久,可以結合學校和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等資源,讓專業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