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水稻的英文

水稻的英文

名 字 編輯本段  拉丁語學名:Oryza sativa ,Oryza glaberrima

英文名字: rice;paddy

別名: 未脫皮的--稻,稻谷,谷子;

脫皮的--大米,米

脫去稻殼,但保留胚的:糙米

科屬分類編輯本段 域: 真核生物域 Eukaryote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目: 禾本目 Poales

科: 禾本科 Poaceae

屬: 稻屬 Oryza

簡 述編輯本段 

 屬須根系,不定根發達,穗為圓錐花序,自花授粉。壹年生栽培谷物。稈直立,高30~100厘米。葉二列互生,線狀披針形,葉舌膜質,2裂。圓錐花序疏松;小穗長圓形,兩側壓扁,含3朵小花,穎極退化,僅留痕跡,頂端小花兩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僅留外稃位於兩性花之下,常誤認作穎片。穎果。原產亞洲熱帶。是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之壹。我國水稻播種面占全國糧食作物的1/4,而產量則占壹半以上。栽培歷史已有6000~7000年。為重要糧食作物;除食用穎果外,可制澱粉、釀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業及醫藥用;稻稈為良好飼料及造紙原料和編織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藥用。

水稻是壹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約1.2米,葉長而扁,圓錐花序由許多小穗組成。所結子實即稻谷,去殼後稱大米或米。世界上近壹半人口,包括幾乎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的人口,都以稻米為食。水稻源於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稻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約公元前3000年的印度,後逐漸向西傳播,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除稱為旱稻的生態型外,水稻都在熱帶、半熱帶和溫帶等地區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種子播在準備好的秧田上,當苗齡為20至25天時移植到周圍有堤的水深為5至10厘米的稻田內,在生長季節壹直浸在水中。收獲的稻粒稱為稻谷,有壹層外殼,碾磨時常把外殼連同米糠層壹起去除,有時再加上壹薄層葡萄糖和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澤。碾磨時只去掉外殼的稻米叫糙米,富含澱粉,並含約8%的蛋白質和少量脂肪,含硫胺、煙酸、核黃素、鐵和鈣。碾去外殼和米糠的大米叫精米或白米,其營養價值大大降低。米的食用方法多為煮成飯。在東方、中東及許多其他地區,米可配以各種湯、配菜、主茶食用。碾米的副產品包括米糠、磨得很細的米糠粉和從米糠提出的澱粉,均用作飼料。加工米糠得到的油既可作為食品也可用於工業。碎米用於釀酒、提取酒精和制造澱粉及米粉。稻殼可做燃料、填料、拋光劑,可用以制造肥料和糠醛。稻草用作飼料、牲畜墊草、覆蓋屋頂材料、包裝材料,還可制席墊、服裝和掃帚等。稻的主要生產國是中國、印度、日本、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泰國和緬甸。其他重要生產國有越南、巴西、韓國、菲律賓和美國。上個世紀晚期,世界稻米年產量平均為4000億公斤左右,種植面積約1.45億公頃。世界上所產稻米的95%為人類所食用。

證據顯示,許多文化很早就有種植稻谷,包括中國、印度和東南亞文明。然而,最早考古證據來自中國的中部和東部,年代可上溯至西元前7000?6?55000年。除稱為旱稻的生態型外,稻都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等地區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水稻)。種子播在準備好的秧田上,當苗齡為20?6?525天時移植到周圍有堤的水深為5?6?510公分(2?6?54吋)的稻田內,在生長季節壹直浸在水中。

稻谷的構造編輯本段 栽培稻

</b></B>  

稻的植物剖面繪圖稻葉在幼年時,跟雜草非常相似,壹樣具有長扁型的外觀,農人多依賴稻葉特殊的葉耳與葉舌來區分。葉耳就是稻葉葉環的兩端長出耳狀之物,葉舌則是稻葉葉環內長出的薄膜。稻葉的葉脈是平行的,中央有很明顯的中脈,呈綠色,在中肋,邊緣或尖端有時也會有紫色色素。

稻子的根呈胡須狀,細短而多,隨著稻的成長數量會增多,稻株旁也會不斷長出小枝來。

稻成為稻穗後,壹株稻穗約開200-300朵稻花,壹朵稻花會形成壹粒稻谷。稻花沒有花瓣,也很難看到雄蕊雌蕊,它們都由稻花的內外穎保護著。稻在自體授粉時,雄蕊上的花藥會破裂,花粉相當細小,會隨風力,稻的搖擺,落到隔壁雌粉上頭。與雌粉子房中的胚珠結合,發育而成胚芽,也就是人類食用和攝取營養的主要來源。在胚芽附近,還有漿狀的胚乳會不斷增加,使子房日漸肥大。外觀上則會看到綠色的稻谷上有細毛,稱為稻芒。

由外而內分別有稻殼(穎)、糠層(果皮、種皮、糊粉層的總稱)、胚及胚乳等部分。

稻的生長非常快,最久壹年,最快則三到四個月,就能從發芽、開花、完成結實的過成。稻的種子在伸出幼芽的時間僅需兩三天,幼芽抽出第壹片葉子,又只需要三天,因此在氣候溫和的地區,壹年可種三期稻。農人選稻種時,多會將其泡在水中,輕而浮起的稻種會被淘汰,剩下來的就會培育成稻苗。

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壹。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約占糧食作物面積的30%,產量接近糧食總產量的壹半。

水稻的生長發育

壹、水稻的壹生

(壹)水稻的生育過程 水稻壹生,可以分為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個時期。自種子萌發到幼穗分化開始,這壹時期生長根、莖、葉,稱為營養生長期;幼穗分化到抽穗,這壹時期幼穗莖葉同時生長,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時期;抽穗以後開花授粉和子粒灌漿、結實,稱為生殖生長期;不同生育時期之間有著互相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協調好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之間的關系,是水稻高產栽培的重要原則之壹。

1.水稻的生育期 水稻從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階段

(l)感溫性 水稻每完成壹個階段的發育;需要壹個最低的總熱量,進行生長點發生質變所必須的生化反應和植株的生長。這種總熱量以有效積溫、活動積溫和總積溫來表示。不同類型的水稻品種,對積溫都有壹定的要求,並且相當穩定。 不同品種要求積溫不同,但生殖生長期要求的積溫在品種間並無多大差異,主要是營養生長期要求的積溫不同。晚熟品種,完成營養生長要求的積溫多。水稻各生育時期要求的積溫是穩定的,所以當溫度升高時,滿足所需積溫時間變短,生育期縮短;當溫度降低,滿足所需積溫時間變長,生育期延長。這便是水稻的感溫性,也稱感溫階段。

(2)感光性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對開花起誘導作用主要是長暗期的作用,必須超過某壹臨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長點的質變,由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光照縮短,暗期加長,完成光周期誘導快,幼穗便提早分化。光照延長,暗期縮短,完成光周期誘導慢,幼穗分化延遲。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稱感光階段。不同品種感光性不同,早熟種天數少,晚熟種天數多。

(二)水稻產量的形成 水稻產量是由單位面積上的穗數、每穗結實粒數和幹粒重三個因素所構成。這三個因素,是分別在不同生育時期形成的。

1.穗數的形成 單位面積上的穗數,是由株數、單株分蘗數、分蘗成穗率三者組成的。株數決定於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礎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壯秧,才能確保插秧後返青快、分蘗早、成穗多。決定單位面積上穗數的關鍵時期是在分蘗期。在壯秧、合理密植的基礎上,每畝穗數多少,便取決於單株分蘗數和分蘗的成穗率。—般分蘗出生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後期出生的分蘗,不容易成穗。所以積極促進前期分蘗,適當控制後期分蘗,是水稻分蘗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2.粒數的形成 決定每穗粒數的關鍵時期是在長穗期。 穗的大小,結粒多少,主要取決於幼穗分化過程中形成的小穗數目和小穗結實率。在幼穗形成過程中,如養分跟不上,常會中途停止發育,形成敗育小穗,減低結實率,造成穗小粒少。長穗期栽培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壯桿大穗,防止小穗敗育。

3.粒重的形成 決定粒重及最後產量是在結實期。水稻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及成熟度所構成。子粒大小受谷殼大小的約束,成熟度取決於結實灌漿物質積累狀況。子粒中物質的積 累主要決定於這時期光合產物積累的多少。如水稻出現早衰或貪青徒長,以及不良氣候因素的影響,就會灌漿不好,影響成熟度,造成空秕粒,降低粒重,影響產量。因此,促進粒大、粒飽,防止空秕粒,是結實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以上三個產量因素,在水稻生長發育過程中,有著相互制約的關系。壹般每畝穗數超過壹定範圍,則隨著穗數的增多, 每穗粒數和粒重便有下降的傾向。所以水稻高產是穗數、粒數 和粒重矛盾對立的統壹。其本質是群體和個體矛盾對立的統壹。

二、水稻幼苗期的生長發育 水稻在秧田生長的時期,叫做幼苗期。幼苗期的生長可分 為稻種的萌發和秧苗的成長。

(壹)稻種的蔭發 水稻的生長是從種子萌發開始的。當稻種吸水膨脹,胚根突破種殼露出白點時,叫做“露白”或“破胸”;當胚根伸出達種子長度,或胚芽伸出長達種子長度壹半時,便稱為發芽。種子萌發的條件如下。

1.水分 稻種萌發,首先需要吸收足夠的水分。當種子吸水量達本身重量的25%時,就開始萌發。吸水快慢和水溫有關,水溫高吸水快,水溫低吸水慢。

2.溫度 水稻發芽最低溫度,粳稻為10℃,最適溫度為20—25℃,這種溫度下發芽整齊而健壯。最高溫度為40℃。因 此,水稻催芽要求溫度保持30—35℃,破胸後降至20—25℃, 促使根芽齊壯。

3.空氣 稻種在無氧水層下亦能發芽,但這種發芽是不正常的,往往芽長得快,而根生長很慢。因為稻種在有氧氣進行呼吸作用取得足夠的能量才能發芽。稻谷正常發芽時從空氣中吸取氧氣進行呼吸,叫有氧呼吸;當缺氧時便從種子有機物中奪取氧氣進行呼吸,叫無氧呼吸。所以稻種在正常發芽情況下,先長根、後長芽,相反則有芽無根。

(二)秧苗生長特點

1.地上部的生長 稻種發芽出苗時,最先是包在幼芽外面的芽鞘伸出地面,成為鞘葉。這片葉呈筒狀,不具葉片,也沒葉綠素。芽鞘伸長到壹定程度,從中抽出l片葉來,具有葉綠 素,葉片很小,只見葉鞘,叫不完全葉。當這片葉長達l厘米左 右,秧田呈現壹片綠色,便稱為出苗,或叫放青。以後每隔2— 3天,便有 l片葉長出,而且有葉片和葉鞘,稱之為完全葉,到第3片完全葉展開時,稱為“三葉期”。這時種子胚乳中養分耗 盡,幼苗進入獨立生活,故稱之為“離乳期”。

2.地下部生長 稻種發芽時,首先由胚根向下延伸長成種子根,如釘子壹樣垂直紮人土中。種子發芽出苗時,主要靠它吸收水分和養料。接著在胚芽鞘節上開始發根,芽鞘節根壹般有5條。首先長出2條,1—2天後又在對稱位置上長出2條,隨後再長出 l條,狀如雞爪,秧苗生長初期立苗主要靠這種根,從放葉至壹葉—心期形成。三葉以後,依次從不完全葉及完全葉節上長出根來,統壹稱為“節根”。它粗壯,具有通氣 組織。所以三葉後秧田裏可以經常保持水層了。

3.幼苗生長期對環境條件要求

( l)溫度要求 粳稻出苗最低溫度12℃,秈稻出苗最低 溫度14℃。這種溫度條件下,出苗率低,而且速度慢。出苗以後日平均溫度20℃左右,對於培育壯秧最有利。過高過低都不利。如低溫達到5—7℃時,就要防寒,否則稻菌受凍害。

(2)空氣要求 秧田裏有充足的氧氣幼苗才能正常生長。 秧苗在淹水情況下生長發育不良,根少、苗弱。尤其是在三葉期之前,淹水不利培育壯苗,因此,秧田育苗過程中,小水勤灌,不保水層,有利培育壯苗。濕潤育苗、幹旱育苗都是為了培育壯苗,滿足秧苗生長對氧氣的要求。

(3)水分要求 秧田對水分的需要,隨秧苗生長而增多。 出苗前只需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40%壹50%,就可滿足發 芽、出苗需要。三葉期以前也不需水層,土壤含水量為70%左 右。三時期以後土壤水分不少於80%,低了就會影響水稻生 長。

(4)光照要求 光照是培育壯苗的重要條件之壹。因為光 照充足,秧苗才能利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根部吸收的水分、 養料,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進行生長發育。

三、分蘗期的生長發育

(壹)分蘗的生長

1.分蘗發生規律 水稻主莖基部有若幹密集的莖節叫做分蘗節。每個節上長 l片葉,葉腋裏有1個分蘗芽,成長為分蘗。著生分蘗的葉位,稱為蘗位。凡是從主莖上直接長出的分 蘗,稱為壹次分蘗,由壹次分蘗上長出的分蘗,稱為二次分蘗, 由二次分蘗上長出的分蘗,稱三次分蘗。依此類推。分蘗在主莖的節上,自下而上依次發生。壹般分蘗的出現,總是和母莖相差3片葉子。 n葉伸出=n壹三葉分蘗第 l葉出現。

2.影響分蘗的因素

(l)分蘗的發生和秧苗營養狀況有關 尤其是氮素營養起主導作用。秧田期由於播種較密,養分、光照不足,基部節上 的分蘗芽大都處於休眠狀態。拔節以後生長中心轉移,上部節上的分蘗芽也都潛伏而不發。所以壹般只有中位節上的分蘗節可以發育,但還和其他因素有關系。

(2)分蘗發生和溫度有關 分蘗生長最適溫度為30— 32℃,低於20℃或高於37℃對分蘗生長不利,16℃以下分蘗停止生長發育。

(3)分蘗的發生和光照有關 在自然光照下,返青後3天開始分蘗,給自然光照的50%時,13天開始分蘗,當光強降至自然光照強度的5%時,分蘗不發生,主莖也會死亡。

(4)分蘗的發生和水分有關 在分蘗發生時需充足的水 分。在缺水或水分不足時,植株生理功能減退,分蘗養分供應不足,常會幹枯致死。這就是“黃秧擱壹擱,到老不發作”的原因。此外,分蘗還和品種特性有關,不同品種分蘗力有差別。本 田分蘗的發生,經歷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過程。當全田有 10%的苗分蘗出現時,稱為分蘗始期。分蘗增加最快時,稱為 分蘗盛期。到全田總莖數和最後穗數相等時,稱為有效分蘗終 止期。以後稱為無效分蘗期。全田分蘗數達最多時,稱為最高分蘗期。

(二)葉的生長 水稻葉片的生長,前3片葉在分蘗前出生,最後3片葉在長穗期長出,其余的葉片都是在分蘗期生長。水稻主莖葉的多少,不同品種葉片數不同,壹般早熟品種主莖有12壹13片葉,中熟品種有14壹15片葉,晚熟品種有 16壹19片葉。分蘗前3片葉的生長,每3天左右長出 l片葉。 分蘗期葉片的生長,每5天長l片葉。撥節以後葉片的生長, 每7—9天長l片葉。葉片大小、長短有不同,中熟種以倒4葉最長,早熟種以倒3葉最長。葉片壽命長短有差別,早生 l壹3 葉,壽命僅有10—20天,以後隨葉位上升,壽命遂漸增長,劍葉壽命最長,可達50—60天左右。

(三)根的生長 分蘗期也是根生長的主要時期,凡是從莖節上長出的根,稱為第壹次根,第壹次根上長出的分枝根, 稱為第二次根或第壹次分枝,以後還可以長出第三、四次根。 水稻所有的節都有發根能力,隨葉片的出生,壹節壹節地向上發根。壹般發根和出葉相差3個節位,分枝根的發生,又依次遞減壹個節位。水稻的根有通氣組織,這種通氣組織和莖葉中類似組織相通連,成為地上部向根輸送氧氣的途徑,使水稻在 淹水缺氧情況下仍能生長。水稻根系發育和土壤中水、肥、氣、熱等狀況關系密切。如水稻根的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28— 30℃,超過35℃生長受阻,低於15℃生長減弱,低於10℃停止生長。

四、長穗期的生長發育(拔節至抽穗) 水稻生長發育到分蘗末期,便開始莖稈節間的伸長(拔節)和幼穗分化,直到節間伸長完畢,幼穗長至出穗為止,稱為長穗期。水稻這壹時期營養生長和生殖同時並進,壹方面完成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的生長發育,同時幼穗分化發育,形成生殖器官。

生 性編輯本段 水稻喜高溫、多濕、短日照,對土壤要求不嚴,水稻土最好。幼苗發芽最低溫度10~12℃,最適28~32℃。分蘗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適溫30℃左右;低溫使枝梗和穎花分化延長。抽穗適溫25~35℃。開花最適溫30℃左右,低於20℃或高於40℃,受精受嚴重影響。相對濕度50~90%為宜。穗分化至灌漿盛期是結實關鍵期;營養狀況平衡和高光效的群體,對提高結實率和粒重意義重大。抽穗結實期需大量水分和礦質營養;同時需增強根系活力和延長莖葉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約需水500~800千克。

分 布編輯本段 生產遍及除南極以外的各大洲。

中國是世界上水稻栽培歷史最悠久的國家,據浙江余姚河姆渡發掘考證,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這裏就已種植水稻,比泰國還早千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