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國考行測真題柏拉圖認為處於變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持這種理念的人會認為以下哪項最真實:(D)
A.關於馬的概念
B.人的照片
C.壹棵樹
D.勾股定理
考點分析 這道題考查了運動和靜止。處於變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指的是相對靜止。預測還會考查絕對運動以及運動和靜止的關系。
看壹下這道題的解析:
解析在四個選項中,A項中,關於馬的概念,是人主觀界定的,針對不同種類和時間會發生變化,所以A項不符合;B項在不同階段人會變化,所以照片也會變化,B項不符合;C項中,壹棵樹是有其生長過程的,所以會發生變化,C項不符合;D項勾股定理是壹個恒定的定理,體現了相對靜止,所以D項正確。
2.2014國考行測真題俗話說“繡花要得手綿巧,打鐵還需自身硬”,下列與該俗語哲理相同的是(B)
A.身正不怕影子斜
B.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C.大水漫不過船
D.有理不在聲高
考點分析這道題考查內因和外因,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首先要知道俗語的意思,然後才能找出跟俗語道理相同的答案。
看壹下這道題的解析:
題幹中的“繡花要得手綿巧,打鐵還需自身硬”強調辦事情需要依靠內因。四個選項中只有B“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可以體現出內因”。
下面給大家分享壹些常考的語句和諺語:
“耳聞不如目見,目見不如足踐”強調實踐的作用,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壹哲學道理。
“及之而後知,履之而後艱”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壹哲理。
“黨的群眾路線”是唯物主義歷史觀在實踐中的具體運用和展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天災不由人”體現了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抗災不由天”則體現了人能夠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規律,造福人類。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誇大了意識對客觀事物的作用,屬於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心外無物,心外無事”把“心”當作世界的本原,屬於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鳥鳴山更幽”體現了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壹。
“防微杜漸”體現了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窒,以突隙之煙焚”它揭示事物、現象由於內部矛盾所引起的發展是通過量變和質變的互相轉化而實現的。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既體現了事物之間的聯系及其具體性、客觀性,又體現了外因是事物變化的重要條件。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體現了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要尊重客觀規律。
“對癥下藥”首先體現了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哲學原理,其次體現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原理。
馬哲思維導圖:
很多同學都覺得馬哲很難,搞不清什麽原理屬於什麽內容,下面為小指南特別制作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維導圖,希望能幫助同學們理清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脈絡。
看了上面的思維導圖,同學們是否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如果有疑問歡迎在評論區提出!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妳有幫助,也請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