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anto),d小調,自由的奏鳴曲式。盡管整個協奏曲的鋼琴演奏部分難度令人生畏,但整曲的開端卻異常的平和安詳。弦樂與低音管輕柔的前奏讓人聯想到門德爾松的《小提琴協奏曲》。在這天鵝絨般的前奏鋪墊下,鋼琴以八度音程表現出俄羅斯民歌般質樸輕快的第壹主題。這壹主題深遠綿長,在狹窄與蜿蜒之中漸漸擴大,蕩漾著俄羅斯最為淳樸的風格。隨後重心移到樂隊,鋼琴做裝飾,紛繁復雜的音型,若顆粒般閃爍。短暫平息後,單簧管和圓號出現新的動機,渾厚中展現出壹種安然和高亢,在和鋼琴旋律的交織之中形成第二主題的素材要素。而後鋼琴插入壹段平靜而有所起伏的抒情性樂段和富有流動性的安逸和和煦巧妙組合,和樂隊依稀成壹種含蓄,釋然,這種不做作的起伏後,第壹主題再出現於樂隊,較第壹次更深沈也更暗澀。
擴大抒情性平靜後進入發展部。發展部在第壹主題在各種調性中作變化,鋼琴發出鏗鏘的搏擊聲,和樂隊達到最高亢的音高,有力而堅定中,音色漸漸消沈,在短暫宛如月色的寧靜後,鋼琴以極快的快板進行華彩,作者本人寫作了兩個華彩,其中,標記有“Ossia Cadenza”的華彩將第壹主題以拉氏代表性的厚重和弦形式咆哮地奏出,難度相對較大,而另壹版本的華彩則采用Toccata風格,輕快富於跳躍性,1909年此曲首演時,拉氏本人演奏的是Toccata版本的華彩。這兩種華彩段雖然風格和長度迥然,但最後都回歸為夾雜悲觀情緒的和聲,恢恢浩浩地消逝在孤寂的琶音之中。再現部極似華彩,回憶般婉美,緩和中進入樂隊奏的第壹主題,最後後的終結部在鋼琴和樂隊變奏中,生動的結束。 間奏曲,柔板(Intermezzo,Adagio),A大調,變奏曲式,三段體。 間奏曲大量存在著與協奏曲第壹主題的關聯。第壹段在弦樂空靈和哀愁的暗示下,雙簧管表現出主題的主題材料即與第壹主題婉轉相仿,突然間,鋼琴以三連音的狂想曲形式樂念加入,轉為降D大調,鋼琴演奏出浪漫,和煦的音樂,些許孤獨和寂寞。進入中段,更活潑的,鋼琴左手展開半音階的滑奏,右手為強有力的和弦,淋漓盡致中飽含濫情的狂放,單簧管、低音管奏第壹樂章第壹主題衍生出的旋律中,漸漸轉為慢板,鋼琴配合以半音階性音型如歌卻踟躕不前的旋律。
隨著樂章織體的不斷擴大,關聯性凸顯得愈加顯著。鋼琴以厚重和弦奏出稍快的主題,與樂隊發展成雄壯的樂念,恢弘與飽和中敲砸的左手上,合著右手的鏗鏘飄散著,在仿佛稍作休整的短暫停頓後,鋼琴進入華彩樂段,靈巧的裝飾奏後趨於平靜,樂隊重現悲傷婉轉的無聲述說,在這種氣氛中,鋼琴用氣勢非常毫無空疏的音符結束,帶領樂隊毫不間斷地直接進入第三樂章。 終曲,二二拍(Finale,Allabreve),d小調,奏鳴曲式。整個樂章宛如七鬼附身,地焰撲於庭內,擁有來自地獄的最艱澀的技巧,也是全曲的頂峰。在樂隊進行曲節奏中,鋼琴有力而精確地奏出第壹主題,靈活但精神抖擻中,反復幾次後速度更快,在樂隊堅定的節奏裏鋼琴配以艱深繁雜的快速和弦,來回幾次。高亢和頑強的音樂進程在表面的暫停後,鋼琴以極快的切分節奏向前推進,最終進入抒情的第二主題,浪漫但高昂層層徘徊中形成極快板的快速音群,緩和下來,緊接樂隊引起的發展部,出現降E大調的諧謔曲風,鋼琴誌趣十足地浮動著,直到樂隊奏第壹主題的變形,鋼琴做高音裝飾。
然後出現第壹樂章精練之後的旋律,情緒加深,鋼琴單獨發展,速度更快,樂隊和鋼琴交織的短暫的廣板後,鋼琴更抒情地還原第壹樂章主題,接著活潑的快速音群,直到鋼琴音色如跳舞的少女在迷惑細紗中消散,音樂又出現轉機,變奏了樂章第壹部分所有變奏,只是更加熱烈,音樂被再次擡高,樂隊和鋼琴和弦忘情交織中驟然停止,之後進入終結部,樂隊節奏性地襯托中,鋼琴進行鏗鏘的八度急板,樂隊擡升中達到高潮,鋼琴的壹句下行的裝飾奏中樂隊和鋼琴奏出的飽滿,高昂的抒情,致高的滿足,或者是真正協奏曲的光輝。頂峰後,最後在急促但不倉促中強有力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