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10篇150字的讀後感,是讀書的,不是文章。

10篇150字的讀後感,是讀書的,不是文章。

讀《山居筆記》有感

山居筆記》是繼《文化苦旅》之後我所讀余秋雨先生的第二部文集。因為真實喜歡所以看,因為炒作的厲害所以急著看,因為它的人文氣息不可不看。 余秋雨先生的這部書從《壹個王朝的背影》開始,以《歷史的暗角》結束,這本書是在2003年1月出版的,他在這本新版的自序中說他寫這本書歷時兩年有余(從92年----94年),而且犧牲是相當大的,他辭去了學院的行政職務,十分純粹地幾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僅僅十壹篇文章卻耗費了兩年多的時間。這,並不是他的寫作效率低,而是那有股堅韌的探求精神,正是他的那種認真態度和永無止境的追求讓人心悅誠服。多年來他通過邊走邊想,有機地將寫作與考察結合在了壹起,很多寫到的地方,他是壹次又壹次的拜訪求證。曾經就為了核對海南島某古跡的壹副對聯上面的兩個字,在幾度函詢都得不到準確回答後,只得親自再次去海南,很多時候,他就是這樣不得不壹去再去,在追求真理和對文學的無比熱愛方面,他是毫不吝嗇的,不管時間還是金錢。對他的文章,他真正做到了“得失寸心知”,是不會在乎他的經濟和得失的。 按照余先生的話說:“全書是我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訪中華文明的第二階段記述”。他還說:“寫作這本書的最大困難,不在言論之勇,不在跋涉之苦,也不在考證之煩,而在於要把深澀嶙峋的思考粹煉得平易可感,把玄奧細微的感觸釋放給更大的人群,這等於用手掌碾碎石塊,用體溫焐化堅冰,字字句句都要耗費難言的艱辛,而艱辛的結果卻是不能讓人感受到艱辛。” 我被他的這種治學精神和嚴謹的求實作風以及認真的求學態度所折服,我深深地被他的文字和精神打動了。這種境界早已超越了文字本身,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穿梭,在東西南北的古老土地上走過。 余先生的文章帶給我們的都是精彩紛呈的人文、地理、歷史、故事……上下求索,展示出人類人文歷史的絢麗詩篇,給我們掀開了精神的家園、文化的糧倉。我最喜歡《天涯故事》和《十萬進士》這兩篇. 從《天涯故事》裏,我終於知道了尋求已久的“鹿回頭”,壹解我長期的牽掛。我壹遍又壹遍地讀著這段美麗動人的傳說,那“清澈而美麗,無奈而淒涼”的鹿的目光和那對閃耀著渴求生命光彩的眼睛,它們從遙遠的地方投過來,穿透了時空,壹直走進了我們的心裏,這種震撼力是無疑置否的。 每當身臨絕境,總會產生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美麗與快感,以及頓悟生命的意義,如果不是天涯海角,不是絕壁死谷,不是生命被逼到了最後的邊界,那麽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不會有這麽深刻的場景。 縱觀海南,從戰國到當今,那些歷史的片段強烈地吸引著我,特別是先生談到的海南歷史中的女性文明。洗夫人、黃道婆帶來的整個中原大地的興旺繁榮,還有從這裏走出去的宋氏三姐妹,都帶著海南強勁的浪潮,是我們女性的驕傲。 女性文明派生並推動了家園文明。蘇東坡、李光他們是淚涔涔地來,卻在家園文明裏破涕為笑;海瑞、邱浚他們雖然是氣昂昂地走,卻也放不下這裏的家園文明,終究樂極生悲…… 通過余先生的筆,經過大腦細胞的溶解、過濾的排列組合,於是壹個以非歷史學家的思緒和眼光,讓我們最廣大的讀者讀懂了海南,讓我們尋找到了海南的靈魂所在。海南已經成為我的壹種向往和追求,閉上眼睛,壹陣啪嗒因熟透而掉下來的椰子聲敲打著我的心,更加勾起了我對椰汁的占有欲望。我飄身過去摸摸這個,搖搖那個,完全沈浸在了這片驚喜之中。 看完這個故事,我陷入了久久的品味中,將自己的頭深深地埋在書頁中,仿佛嗅到了椰子的香味和濃濃南國的水果大拼盤,貪婪吮吸著……

讀《童年》有感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這個寒假裏,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著書上壹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外祖父的鞭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像還沒開的花蕾用花瓣護著花蕊壹樣。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性格各異的親戚,可能讓阿廖沙壞印象最深的就是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壹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了,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而在外祖父鞭打阿廖沙的時候,每次都用胳膊擋著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的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盡管每次都會被抽得又紅又腫,像紅薯壹樣,但他還是重復地做著這個舉動。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地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壹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既貪婪,又殘忍,還很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壹些小事爭吵、甚至動手……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壹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在無形中教他做壹個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壹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壹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壹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麽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麽叫做“打”,因為很多的孩子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在他們看來,那也許是壹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地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糖水泡著,被金燦燦的錢堆著……我們是多麽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們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實在是天真了。

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有十壹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不應該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珍惜我們身邊的壹切美好的事物。

讀四大名著西遊記有感

讀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西遊記》有感

中國是壹個泱泱大國,上下有著5000年的歷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壹,因此,中國的歷史,是不能不了解的,如要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歷史,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是不能不讀的。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包括:《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四部書,以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了壹幅幅歷史畫卷,其中以《西遊記》是我的最愛。

《西遊記》是壹部長篇小說,它取材於民間流傳的唐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它運用輕松明快,幽默詼諧的語言,塑造出神通廣大,敢於反抗的孫悟空的形象,反映了人民群眾要求掙脫人身束縛,追求自由的願望。

在這壹部書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沙和尚。

他與世無爭,任勞任怨,雖然在故事中他的情節不多,但是如果沒有他的話,這個故事就無法進行了,當孫悟空,豬八戒外出打怪的時候,就需要他來保護師傅;當孫悟空與豬八戒吵架的時候,就要他來出面調解。而且,像挑行李等活都是沙和尚來做,對於他的這種精神我很欽佩。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也只缺少了這種精神嗎?

當今社會,像沙和尚壹類的“老黃牛”實在太少了!誰誠實,誰善良,誰就容易被欺騙!想壹想改革開放的時代吧!那時候,中國就因為有了這種任勞任怨的人才會在改革開放的大路上邁開如此堅定而又穩重的步伐!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人才會在社會主義建設上打下堅固的地基!

不僅僅是《西遊記》那精彩的語言讓我們回味,那沙和尚的精神更應該讓我們深思!

讓我們在深思之後依然踏踏實實的做好每壹件小事,只有這樣,中國人才會昂起自豪的頭顱!!!

《紅樓夢》

在四大名著裏,我最不了解的就是紅樓了,通常看到壹些紅學評論,都不 敢隨便多嘴,今天看了小水叮鐺轉貼的《為什麽要爭寶玉》,實在如梗在喉, 不吐不快。若有不當之處,諸位請多多指教。

叮鐺文中明確指出,寶玉是榮國府的當然繼承者,這個觀點是錯的。在中國 封建社會中,繼承制度壹向是嫡長子繼承制。父親的爵位等不可分的東西是由 正妻的長子繼承,父親的財產的主要部分也都由他壹人繼承,其余兄弟只能分 得壹小部分而已。(您說不公平?我也覺得不公平,不過總算有明確的規定,比 壹筆糊塗帳要好些。)如果嫡長子不幸先死了怎麽辦?由嫡長子的嫡長子所得, 若他沒有兒子,才輪到其他的兄弟,按先嫡庶,後長幼(女的不算)的原則順次 排序,冠軍通吃,亞軍沒份。您可別小看了這規定,它可是封建社會能夠存在兩 千多年的基石之壹,歷朝歷代對這壹點都是大力維護的。就連皇帝也不例外。

再看看紅樓夢中的榮國府。顧名思義,榮國府是榮國公的府第,賈赦(寶玉 的伯父)繼承了先輩的爵位和財產,成為第三任榮國公,並擁有榮國府的所有 權。若賈赦去世,榮國公和榮國府的繼承順序是:賈鏈(賈赦獨子),賈政(賈 赦之弟,寶玉之父),賈蘭(賈政嫡長子賈珠之獨子),寶玉(賈政嫡次子), 賈環(賈政第三子)。也就是說,寶玉在繼承順序中只排位第四,這還不算賈鏈 隨時可能生兒子(生壹個他往後挪壹位),忘了,賈赦也可能生(壹樣在他前) 呵呵。在正常的情況下,賈鏈會有兒子,賈蘭也比寶玉年輕,所以寶玉永遠沒有 機會取得榮國府。祖母疼他,只不過多給他壹點私房錢罷了。至於他姐姐是貴妃 所以對他有利就更可笑了,元春是寶玉的姐姐不假,可她不也是賈蘭的親姑姑嗎? 賈蘭從小沒父親,元春對他難道不會多壹份同情嗎?退壹萬步說,元春要幫寶玉, 她能怎麽幫呢?封建社會的鐵律她壹個妃子是改不了的,除非要她慫恿皇帝治賈 鏈,賈蘭的罪,這,可能嗎?所以,再次強調,當時任何壹個正常人都看得出來, 賈寶玉要取得榮國府,是接近不可能。

至於為什麽有幾個人看上了寶玉,非嫁給他不可,呵呵,我小人家對紅樓不 熟,不好瞎猜,能肯定的是,絕不是因為他是榮國府的繼承者。

《邊城》

《邊城》裏的人情亦如水,卻不是如水樣淡薄,而是壹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純凈。在閱讀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爺爺壹起守著渡船,相依為命,彼此關懷。爺爺意識到自己的年老,擔心死後翠翠無人照顧,總操心著她的婚事。十五六歲的少女不免帶著青春年少的羞澀。爺爺不便明說,只是遠遠地觀望,只是小心翼翼地探問。他是真心地為翠翠好,卻不知由於他太過的關心和太深的愛延誤了翠翠壹生的幸福。

《老屋窗口》

老屋只屬於作者個人,何必要自命不凡的加諸自負的渲染呢?作者太愛慕虛榮了,此文可與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集做對比,魯迅的懷舊散文從來沒有這些自命不凡的虛飾之筆,先生所寫的乃是切切實實的人和人生,卻不是名和聲名。余文實在相形見拙,品低壹等。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壹部斷代史小說,是羅貫中在民間講史平話的基礎上,取材史籍、民間傳說和戲曲,把零散的三國故事、傳奇,寫成可壹部七十五萬字的名著。《三國演義》主要壹五條線:漢朝滅亡是引線,晉國統壹天下是終局,中間是三個國家的興衰的主線。這幾條線交互聯絡、交叉,成為了壹個完整的藝術整體。

女人的尊嚴與愛

--讀《簡愛》有感

在文學史上,有許多的經典名著將要永垂不朽,但能夠像《簡愛》這樣深深地進入人們的靈魂,它以壹種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影響著人們的精神世界,甚至對某些人來講,影響了他們壹生的作品並不很多。

《昆蟲記》也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臨其境。我從小因為不喜歡昆蟲,所以平時很少細心觀察小動物的世界。是《昆蟲記》,讓我重新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發現它們並不討厭,相反,還有很多可愛之處;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壹天、每壹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和艱辛成果。《昆蟲記》的確是壹個奇跡,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同譜寫的壹部生命的樂章,壹部永遠解讀不盡的科普書。

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更珍貴的啟示,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並不是壹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壹個緊密聯系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壹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

《名人傳》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他的故事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最終成為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壹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煉!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壹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