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世說新語·夙惠》第三篇,《夙惠》是劉義慶小說《世說新語》的第十二門,***有7篇,集中展現了當時的壹批名流在少年時的聰明和智慧。原文: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度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
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譯文:
晉明帝只有幾歲的時候,坐在元帝膝蓋上。有個從長安來的人,元帝就向他詢問洛陽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 ?眼淚。明帝問元帝因為什麽哭泣,元帝便把東遷的原委詳細地告訴了他。
於是問明帝說:“妳認為長安與太陽相比,哪個更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沒聽說有 ?人從太陽那邊來,這顯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詫異。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舉行宴會,把明帝所說的意思告訴了大家。然後又重新問明帝,明帝卻回答說:“太陽近。”
元帝大驚失色,問:“妳為什麽與昨天說的不壹樣呢?”明帝回答說:“因為擡頭就能看見太陽,但是總是看不見長安。”
擴展資料:
賞析:
這個故事除了說明司馬紹聰明外,沒有明寫晉元帝流淚原因。但根據歷史常識我們知道,西晉朝經過八王之亂後,元氣大傷。北方邊境的五個野蠻民族趁機入侵中國。
五胡攻進北中國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造成北中國千裏無人煙,萬裏聞哭聲。晉王室不得已只能南遷,這就是歷史上的衣冠南渡。此時東晉王朝已經定都建康了(今南京)。
長安洛陽以及北中國的大好河山淪於腥膻,被五胡蹂躪,這也是我們華夏民族歷史上,壹段不堪回首的痛史五胡亂華。
這些切膚之痛,晉元帝和南渡的這些大臣都是親身經歷過的。所以晉元帝和南渡的這些大臣們聽到司馬紹這種回答,不禁潸然淚下,掩袖長泣。
人物介紹:
晉明帝
司馬紹(299年-325年10月18日),即晉明帝(322年-325年在位),字道畿,晉元帝司馬睿長子,晉簡文帝司馬昱異母兄,母宮人荀氏,東晉第二位皇帝。
司馬紹於永昌元年(322年)即皇帝位。在位期間,憑借弱勢之中央,成功做到對權臣的制衡,使社會呈現向安定的趨勢發展。太寧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亂,停止對於王敦黨羽的追究。
為安定皇帝的權威全力重用王導,並且與江東大族保持和諧的態度,成功對“王敦之亂”作出善後,穩定東晉王朝的局勢,對安定國家大局的影響非常深遠。
太寧三年(325年),司馬紹病逝,終年二十七歲,謚號明皇帝,廟號肅祖,葬於武平陵(今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