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行的學校教育制度是應試教育(又稱填鴨式教育)。
1、應試教育通常被視為壹種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的且十分看重於考試成績,背誦與解題的教育制度,與素質教育不是相對應的兩個概念。
2、這種教育制度在中世紀和近代的東亞和歐洲都是唯壹通行的教育制度,可以透過師傅帶領和嚴格培訓,大量培育技術性人才,但歐美國家在資本主義改革下,開創性通才需求大增之後逐漸改行“素質教育”,而東亞國家則仍然堅持應試體制。
3、中國應試教育制度的起源:
中國的高考制度恢復後,許多人認為高考是選拔人才的唯壹方式,受這種思想的影響,產生了應試教育的風氣。
擴展資料:
1、應試教育的積極影響:
(1)開啟公平公正的教育模式;
(2)創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3)可以全面接受基礎知識的學習。
2、素質教育的特點:
(1)全體性
所謂“全體性”,廣義地說,是指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人民,任何壹名社會成員,均必須通過正規或非正規的途徑接受壹定時限、壹定程度的基礎教育。
(2)基礎性:
所謂“基礎性”是相對於專業(職業)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質教育向兒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質”而不是職業素質或專業素質,是讓學生擁有“壹般學識”(general learning)而不是成為某壹專門領域的“小專家”或某壹勞動職業的“小行家”。
(3)發展性:
所謂“發展性”是指要著眼於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知識與能力,真正把學生的重心轉移到啟迪心智、孕育潛力、增強後勁上來。
(4)全面性:
所謂“全面性”,是指素質教育要通過實現全面發展教育,促進學生個體的最優發展。因為,素質教育應該是完善意義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質的。
(5)未來性:
所謂“未來性”是指立足於未來社會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學目標或就業需求。壹般說來,教育具有較強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總是在努力使年輕壹代學會老壹代的思維、生活和工作方式。
百度百科 - 應試教育
中國新聞網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並非水火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