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R的定義是:“為了飛躍性地改善成本、質量、服務、速度等現代企業的主要運營基礎,必須對工作流程進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並徹底改革。”
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必須徹底改變傳統的工作方式,也就是徹底改變傳統的自工業革命以來、按照分工原則把壹項完整的工作分成不同部分、由各自相對獨立的部門依次進行工作的工作方式。
在BPR定義中,根本性、徹底性、戲劇性、和業務流程成為備受關註的四個核心內容。
擴展資料
BPR的產生的背景
企業再造理論的產生有深刻的時代背景。20世紀60、7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革命使企業的經營環境和運作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西方國家經濟的長期低增長又使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面臨著嚴峻挑戰。有些管理專家用3C理論闡述了這種全新的挑戰:
(1)顧客(Customer)
買賣雙方關系中的主導權轉到了顧客壹方。競爭使顧客對商品有了更大的選擇余地;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顧客對各種產品和服務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2)競爭(Competition)
技術進步使競爭的方式和手段不斷發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越出國界,在逐漸走向壹體化的全球市場上展開各種形式的競爭,美國企業面臨日本、歐洲企業的競爭威脅。
(3)變化(Change)
市場需求日趨多變,產品壽命周期的單位已由“年”趨於“月”,技術進步使企業的生產、服務系統經常變化,這種變化已經成為持續不斷的事情。因此在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環境下發展起來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已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
面對這些挑戰,企業只有在更高水平上進行壹場根本性的改革與創新,才能在低速增長時代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百度百科-B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