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文言文據的意思

文言文據的意思

1. 古文中“據”的意思

動詞(jù)形聲,本義:手靠著;靠著1、同本義據,杖持也。

——《說文》馮幾據杖。——《戰國策·燕策》據軾低頭。

——《莊子·盜跖》2、依靠、憑借不可以據。——《詩·邶風·柏舟》神必據我。

——《左傳·僖公五年》誠據其勢。——《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北據漢沔。

——《三國誌·諸葛亮傳》向後據地。——《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3、根據據於德。

——《論語》據法而治者、吏習而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5303536民安。——《商君書·更法》4、占有、占據occupy乃入據陳。

——《史記·陳涉世家》[2]據其柵。——《資治通鑒·唐紀》據而有之。

——《資治通鑒》悉為逆據。——《廣東軍務記》5、按著press稽首據掌致諸地。

——《禮記·玉藻》。註:“以左手覆按右手也。”

6、安;定上黨民走趙,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史記》7、又如:據經(依據經典);據亂(據亂世之史);據常(根據常理);據依(依據);據古(尊依古道)8、又如:據鞍(跨鞍。

後用以指年老而壯誌不減);據凡(占據要位);據重(占據要位);據竊(竊據,非法占據)名詞(jù)1.證據,憑證。如:立此為據;字據;據證(證據)2.古西域的長度單位。

相當於晉代的十裏據(jū)拮據(形):經濟境況不好,[1]缺少錢,境況窘迫 :手頭~康熙字典卯集中手字部 據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8解釋:唐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音居。說文戟挶也。

詩·豳風箋韓詩雲:口足為事曰拮據。 又集韻韻會正韻居禦切,音據。

手病也。 又與據通。

前漢·揚雄傳潭思渾天,參摹而四分,之極於八十壹,旁則三摹九據,極之七百二十九贊,亦自然之道也。註據,今據字,猶位也,處也。

又酷吏傳贊趙禹據法守正。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據以驕騖。

註張揖雲:據,直項也。(據)解釋: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禦切,音鋸。

說文杖持也。論語據於德。

又廣韻依也。易·困卦困於石,據於蒺藜。

詩·邶風亦有兄弟,不可以據。左傳·僖五年享祀豐潔,神必據我。

註據猶安也。 又引也,援也。

爾雅疏序事有隱滯,援據徵之。 又按也。

禮·玉藻君賜稽首據掌,致諸地。疏覆左手按於右手之上也。

老子·道德經猛獸不據。註以爪按拏曰據。

又拒守也。史記·趙奢傳先據北山上者勝。

又姓。明宣德漏刻博士據成。

又集韻其踞切,音遽。有形之貌。

與莊子覺則蘧蘧然之蘧同。 又史記註訖逆切,音戟。

呂後紀見物如蒼犬,據高後掖。又葉求於切,音蘧。

史記·龜筴傳事有所疾,亦有所徐。物有所拘,亦有所據。

通作據。見據字註。

2. 文言文的解釋

余嘗遊於京師侯家富人之園,見其所蓄,自絕僥海外奇花石無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吾江南人斬竹而薪之。其為園,亦必購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錢買壹石,百錢買壹花,不自惜。

然有竹據其間,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師人茍可致壹竹,輒不惜數千錢;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難致而又多槁死,則人益貴之。

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師人乃寶吾之所薪!” 嗚呼!奇花石誠為京師與江南人所貴,然窮其所生之地,則絕僥海外之人視之,吾意其亦無以甚異於竹之在江以南。而絕僥海外,或素不產竹之地,然使其人壹旦見竹,吾意其必又有甚於京師人之寶之者,是將不勝笑也。

語雲:“人去鄉則益賤,物去鄉則益貴。”以此言之,世之好醜,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祿任君治園於荊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竹間作壹小樓,暇則與客吟嘯其中。而間謂余曰:“吾不能與有力者爭池亭花石之勝,獨此取諸土之所有,可以不勞力而蓊然滿園,亦足適也,因自謂竹溪主人,甥其為我記之。”

余以謂君豈真不能與有力者爭,而漫然取諸其土之所有者,無乃獨有所深好於竹,而不欲以告人歟?昔人論竹,以為絕無聲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艷綽約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諧於俗。是以自古以來,知好竹者絕少。

且彼京師人亦豈能知而貴之,不過欲以此鬥富,與奇花石等耳。故京師人之貴竹,與江南人之不貴竹,其為不知竹壹也。

君生長於紛華,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馬、僮奴、歌舞,凡諸富人所酣嗜,壹切斥去。尤挺挺不妄與人交,凜然有偃蹇孤特之氣,此其於竹必有自得焉。

而舉凡萬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間也歟?然則雖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猶將極其力以致之,而後快乎其心。君之力雖使能盡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貴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選自《古文鑒賞辭典》)1.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 A.自絕僥海外奇花石無所不致 僥:邊界。

B.吾江南人斬竹而薪之 薪:這裏是“當作柴草”。 C.或芟而去焉 芟:鋤除。

D.固有不能間也歟 間:間或。2.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是表述任光祿誌趣高雅的壹組是( ) ①京師人乃寶吾之所薪 ②竹間作壹小樓,暇則與客吟嘯其中 ③可以不勞力而蓊然滿園,亦足適也 ④凜然有偃蹇孤特之氣 ⑤此其於竹,必有自得焉 ⑥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貴也哉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 ①④⑤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壹項是( ) A.文章開篇寫遊京師顯貴人家之園的見聞感受,那裏奇花異石屢見不鮮,惟竹不可得。

B.文章第2段引用俗語,說明世上評價人、物的標準,是依遠近多寡而論高下貴賤。 C.任光祿雖然身處江南,但不以世俗賤竹而賤之,而是在荊溪之上治園,“遍治以竹”。

D.文章由任光祿對竹的態度,揭示出他不諂流俗的孤高獨立的人品,這也屬直接寫竹。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0分)(1)以此言之,世之好醜,亦何常之有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京師人之貴竹,與江南人之不貴竹,其為不知竹壹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然則雖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猶將極其力以致之,而後快乎其心。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解析D (間:間隔,阻止)2解析B。(①句寫京師人把竹子當作寶;④句是寫任光祿的凜然氣節;⑥句寫竹子)3解析D。

(是間接寫竹)4(1)解析如此說來,世上的美醜好惡,又有什麽不變的標準呢!(“亦”、賓語前置、句意各1分)(2)解析所以京城人珍愛竹子,與江南人不重竹子,他們同屬於不知竹,是壹樣的啊。(“其”、“壹”、句意各1分)(3)解析既然這樣,那麽假使竹子不是這裏的土地所有,任君也將竭盡其力予以搜集,然後心裏才高興。

(“然則”、“雖”、“快”、句意各1分)參考譯文 我曾經遊觀過京城世宦富貴人家的亭園,見那裏集聚的東西,自極遠的邊地到海外,奇異的花卉石子沒有不能羅致的,所不能羅致的只有竹子。我們江南人砍伐竹子當柴燒。

他們築園構亭也必定購買尋求海外的奇花異石,有的用千錢買壹石,有的用百錢買壹花,並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據在當中,有時就將它砍去,說:“不要讓它占了我種花置石的地方”。

但京城人如果能覓到壹竿竹子,常常不惜化費數千錢來購買;然而壹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幹枯而死。正因為它的難以尋覓而且又多枯死,人們因此就更加珍愛它。

而江南人甚而笑他們說:“京城人竟把我們當柴燒的東西視為珍寶。” 嗚呼!奇花異石誠然為京城與江南人所珍愛。

然而追溯它們的產地,則邊地和海外人看待它們,我想也與竹子在江南沒有什麽大的區別。而邊地海外,或許是從不出產竹子的地方,假如讓那裏的人壹旦看到竹子,我想他們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愛和看重它。

這。

3. 文言文翻譯

黨進僥巡京師,市井間有畜鷹鷂音禽者,進必令左右解縱之,罵曰:“不能買肉供父母,反以飼禽乎?”大宗有藩邸,有名鷹鷂,令圉人調養。進忽見欲解放,圉人曰:“晉王令養於此。”且欲走白晉王。進遽止之。與錢令市肉。謂之曰:“汝當謹視此,無使貓狗所傷。”小民傳之為笑。 (選自江少虞《事實類苑》)

——《事實類苑》

黨進在京師巡回檢查,市集裏有飼養鷂鷹和鸚鵡的主人,黨進見了就命令左右把鷂鷹和鸚鵡放了,並罵道:“不能買肉來供養父母,反而用來餵養鳥兒?”大宗(周代宗法以始祖的嫡長子為大宗)有府第,有名鷹鷂,命令飼養的人調養它。黨進忽然看見了就想放了它,圉人(古代養馬的人,這裏指養鷹的人)說:“晉王命令養在這裏的。”並且要跑去告訴晉王。黨進立刻阻止他。給錢讓圉人去買肉。並對圉人說:“妳應當恭謹地看護它,不要讓貓狗傷了它。”百姓把他這種厚此薄彼的表現傳為笑話。

上文是北宋政和年間(公元1111年左右),天臺學官江少虞在他的《事實類苑》壹書中寫的壹篇諷刺作品,文章短小精悍、犀利幽默,其成就可與俄國契訶夫的《變色龍》媲美。但它的產生年代卻比《變色龍》早了770多年。

全文雖短,卻有壹波三折的情節,使中心含而不露,令人回味無窮。首先,所記事件雖簡單,但情節安排錯落有致,叠宕起伏,層層深入地刻畫了黨進的奴才性格,令人啼笑皆非,收到了含蓄深刻的藝術效果。其次,文中僅有三 句對話,但富有戲劇性,起到了表現人物性格和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文中沒有描寫和評述性的語言,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動都是通過人物對話表現出來,可以說,對話是人物性格外化的壹種手段。情節發展到關鍵之處,人物的語言又引起了新的矛盾,增強了故事的曲折性。再次,作者運用了對比手法,使故事鮮明生動。文章不直接采用諷刺和嘲笑的手法來鞭撻黨進,而是通過黨進前後矛盾的語言,前後變化的態度兩相對照,暴露出了他的愚蠢和可笑。總之,全文場面集中,結構嚴謹,刻畫細膩、使壹個媚上欺下,出爾反爾,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反面形象躍然紙上,讀之不禁令人啞然失笑。

4. 文言文有的所有意思

有 yǒu

動詞義:

1、會意字。金文字形,從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義:具有,與“無”相對。

有,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說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許雲月有食之,猶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壹有壹亡曰有。——《谷梁傳·莊公二十八年》

大有眾也。——《易·雜卦》

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壹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2、存在。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詩·小雅》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子》

3、取得;獲得;占有。

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資治通鑒》

4、等候;等待。

5、發生;呈現;產生。如有忝祖德:有愧於祖宗的德行,辱沒了祖宗的聲譽。有事為榮:出頭辦事;炫耀權勢或錢財。

副詞義:

1、用於某些動詞前組成套語,表示客氣。

2、相當於“或”。或許。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有,或:有的人)。——《孟子·告子上》

詞綴義:

1、附著在動詞、名詞、形容詞前,相當於詞綴,無實際意義。

舜伐有苗……湯代有夏。——《荀子·議兵》

有 yòu

1、通“又”。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國。——《韓非子·五蠹》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漢·賈誼《過秦論》

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有非莫生之言可盡言者矣。——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三十有四。——清·張潮《虞初新誌·魏學·核舟記》

以八月十三日斬於市,春秋三十有三。——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5. 文言文解釋

趙國的大將、封為馬服君的趙奢的妻子,是趙括的母親。

這壹年秦國攻打趙國,趙孝成王命令趙括代替廉頗為大將。將要出征,趙括的母親呈上書信向趙王訴說道:“趙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將。”

趙王問道:“這是為什麽呢?”趙括的母親說:“原先我事奉趙括的父親時,孩子的父親當時身為大將。他用自己的奉祿供養的食客要以‘十’這個數目來計算;他所結交的朋友要以‘百’這個數目來計算;國王和王室貴族賜贈的錢財絲綢,他統統都把它們分給軍吏、士大夫;從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過問家中私事。

現在趙括壹日作了大將,面向東接受軍吏的拜見,軍吏中沒有敢於擡頭親近地看他的人;趙王所賜贈的金錢絲綢,他回家後也統統收藏起來;況且每天尋找可買的合宜的田地房屋,總想擴充自己的私有。國王您認為他象他的父親嗎?父親、兒子不同,居心有著差異。

我希望國王不要派遣趙括為大將領兵出征了吧!”趙王說:“作為趙括的母親,妳還是放下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計劃已經決定了。”越括的母親說:“國王您最終要派遣他為將,那麽如果有了不稱大將職責的情況發生,我這個老婦人能夠不隨著受處罰嗎?”趙王說:“不會連累妳的。”

趙將馬服君趙奢之妻,趙括之母也。秦攻趙,孝成王使括代廉頗為將。

將行,括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賜幣帛,盡以與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

今括壹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盡藏之;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王以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執心各異。

願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計已決矣。”括母曰:“王終遣之,即有不稱,妾得無隨乎?”王曰:“不也。”

趙括既已領兵出征,代替廉頗才三十多天,趙軍果然大敗,趙括戰死而趙軍傾覆。趙王因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所以終於沒有加罪於她。

括既行,代廉頗三十余日,趙兵果敗,括死軍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誅。

武昌九曲亭記 宋 蘇轍 子瞻遷於齊安,廬於江上。 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諸山,陂陁蔓延,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西曰西山,東曰寒溪。

依山臨壑,隱蔽松櫪,蕭然絕俗,車馬之跡不至。每風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載酒,乘漁舟,亂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遊。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

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草,酌酒相勞。意適忘反,往往留宿於山上。

以此居齊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將適西山,行於松柏之間,羊腸九曲,而獲小平。

遊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蔭茂木,俯視大江,仰瞻陵阜,旁矚溪谷,風雲變化,林麓向背,皆效於左右。有廢亭焉,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

其旁古木數十,其大皆百圍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輒睥睨終日。

壹旦大風雷雨,拔去其壹,斥其所據,亭得以廣。子瞻與客入山視之,笑曰:“茲欲以成吾亭邪?”遂相與營之。

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具。子瞻於是最樂。

昔余少年,從子瞻遊。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有不得至,為之悵然移日。至其翩然獨往,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仙也。

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

及其既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譬之飲食,雜陳於前,要之壹飽,而同委於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於中,無責於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樂於是也。

譯文: 子瞻被貶到齊安(今黃岡),在長江邊上建廬居住。齊安沒有出名的山,而長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連綿不斷,山谷幽深寂靜,裏面有佛塔寺廟僧舍,西邊的叫西山寺,東邊的叫寒溪寺。

它們背靠山梁,面對山溝,隱蔽在茂密的松樹櫪(同“櫟”)樹叢中,寂漠清靜,與世隔絕,見不到車馬的喧囂和來人的足跡。每當風停了,太陽出來,江面波平浪靜的時候,子瞻就拄著拐杖,帶著美酒,乘坐漁船,橫渡長江,直奔南山而來。

山中有幾個人,熱情好客,喜遊山水,聽說子瞻到來,都裹著頭巾,歡笑著迎上來,然後攜手同行,逍遙自在地拾級而上,壹直走到深山盡處,大家都筋疲力盡了,方才停下歇息,掃去落葉,坐在草地上,彼此舉起酒杯,互相問候,玩到心情舒適時,竟至忘記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為過著這樣愜意的生活,子瞻在齊安住了三年,都不覺得時間過得很久。

然而將往西山去時,就要從青松翠柏之間經過,走過彎彎曲曲的羊腸山路,才會見到稍微平坦的地方,遊覽者壹定會在此休息。人們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賞,躲在茂密林蔭下小憩,向下可俯視滾滾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邊可掃視小溪幽谷,風雲變化和樹林山腳正面、反面的種種景象,都在人們身邊呈現出來。

平地上有壹座破舊的亭子,它的遺址非常狹小,不能夠坐下許多遊客。亭子旁有幾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圍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夠用刀斧來砍伐。

子瞻每次壹到樹下,就整天(無可奈何地)斜視著它們。壹天,來了壹陣暴風雷雨,其中壹棵古木被連根拔倒,子瞻趁機將那倒下老樹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

6. 這句文言文的意思是什麽

壹次,齊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國君臣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壹個小門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去拜訪狗國才從狗洞進,現在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洞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難道沒有人了嗎?怎麽派妳來呢。”晏子回答說:“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五百戶人家,人們壹起張開袖子,天就陰暗下來;壹起揮灑汗水,就會匯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著肩膀,腳尖碰腳後跟,怎麽能說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這樣,那麽為什麽會派遣妳來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要根據不同的對象,賢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賢能的國王那裏去,沒賢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沒賢能的國王那裏去。我晏嬰是最沒有才能的人,所以只能出使到楚國來了。”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消息,對手下的人說:“ 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現在將要來,我想羞辱他,用什麽辦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說:“當他來到的時候,請允許微臣捆綁壹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問:‘做什麽的人?’回答說:"是齊國人。"楚王又問:‘犯了什麽罪?’回答說:"犯了盜竊罪。"

晏子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武士押著壹個人到楚王面前。楚王問:“押著的是什麽人?”武士回答說:“是齊國的人,犯了偷竊罪。”楚王對晏子說:“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鄭重地回答說:“我聽說過這樣壹件事,橘子生長在淮南是橘子,生長在淮北就變為枳子,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它們果實的味道完全不同。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麽呢?是水土不同吧。現在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竊,來到楚國就偷竊,莫非是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於偷竊嗎?”楚王笑著說:“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晏子:有理有禮,聰明,機智,能言善辯,不卑不亢,愛國。

7. 文言文翻譯

當初劉表對韓嵩說:“現在天下大亂,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安定,曹操在許都擁天子而令天下諸侯,妳去許都壹探虛實。”韓嵩說:“聖人能夠洞悉通達節操 ,甚至可以超越它的束縛而不受拘泥。賢者只能堅守節操。我韓嵩,只是能夠堅守節操的人。如果此去許都,天子要委我以官職,君臣的名分確定下來,我會以死相守(而不再是妳的部下);現在我還是妳的部下,只會聽從妳的命令,就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據我的觀察,曹操非常睿智英明,壹定能造福天下蒼生。將軍如能順應天子,並歸順曹公(當時是合法 *** 的代表),壹定能享受很長時間的利益,荊州也會因此受到保護,如果是這樣,可以派我去許都完成這項任務;如果妳還猶豫不定,派我去許都,加入天子要委我以官職,我就成為天子的臣子,而只是妳過去的部下 ,成為天子的臣子就要為天子著想,遵從天子的命令,再也不會為妳賣命了。請妳三思,不要到時候又後悔。"劉表叫他出使京師(其實就是同意了韓嵩的說法),結果果然是韓嵩說的那樣,天子授予韓嵩侍中和零陵太守之職,回來後不斷稱道朝廷、曹操之德。劉表卻以為其懷貳心,召集了數百名幕僚下屬(殺雞儆猴,以儆效尤),擺下軍士,非常憤怒,拿出節杖(韓嵩已是天子之臣,所以要拿尚方寶劍壹類的東西才能斬)要斬韓嵩。屬僚們大驚,都要韓嵩謝罪。韓嵩不為所動對劉表說:“是將軍違背了當初的諾言,我並沒有背叛將軍!”

(二)韓嵩是壹個有智慧而狡猾的人。劉表以前和袁紹通好,而曹操才控制了天子稱雄諸侯,袁紹抵不過曹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所以杜襲、繁欽、王粲這些人,整天都想著歸順曹操以博取功名。韓嵩也是,韓嵩勸劉表歸順曹操,明確告訴劉表袁紹和曹操之間誰將勝、誰將敗,而評論的人都說是這是韓嵩擁戴漢天子,這樣評價韓嵩有些過高了。

韓嵩自己非常急迫的想去許都,而故意遲遲不肯去,他和劉表約定說:“會堅守天子的命令,不再為將軍出生入死。”先為自己想好了退路,把劉表玩弄與股掌之上。(裝作)很堅決的推辭,不肯去許都,就等著劉表強迫他去,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回來,當面挫辱劉表而劉表不能殺他,這也是陳珪用過的伎倆,而韓嵩玩得更好。

劉表愚鈍士人紛紛離他而去,曹操奸巧士人都來歸附。用兩千石的俸祿和廣陵太守遂了陳珪的欲求,用侍中和零陵太守的官職滿足了韓嵩的要求;陳珪和韓嵩的計策得以實現,而呂布和劉表的滅亡也是因為這樣啊。這兩個人,陰險狡詐的可以了,怎麽能將他們算作漢室的忠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