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化學武器為什麽被稱為陣地上的魔鬼霧團?

化學武器為什麽被稱為陣地上的魔鬼霧團?

化學武器——禁而不止的大規模殺傷武器。從狹義上講,化學武器指的是在戰爭中使用的有毒的化學物質,即毒劑;從廣義上講,它還包括裝填有毒劑或毒劑的組分(能生成毒劑的毒劑中間體)的化學彈藥及投射工具。如裝有毒劑的炮彈、航彈、火箭炮彈、導彈等,統稱化學武器。

化學武器壹詞雖始於近代,但在戰爭中使用有毒物質,卻可溯到公元前5~6世紀。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斯巴達人曾使用硫磺燃燒產生的毒煙,使敵人中毒。

在我國,公元前559年,晉、魯、齊、宋等13國,聯合討伐秦國。秦國在涇河上遊施毒,汙染了水源,致使晉、魯等國軍隊因飲用河水而造成傷亡。

在古代,以有毒物質作為武器是非常原始的,不僅使用方法簡單,而且殺傷作用也極其有限。因此,化學武器作為作戰的壹種手段,在過去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有毒的化學物質真正作為壹種武器被大規模地使用於戰場,是從第壹次世界大戰時開始的。

第壹次世界大戰中,1914年10月12日,德軍攻占了比利時的伊普雷(Ypern)的裏爾,並集中了大量兵力向伊普雷東南發動攻勢。由於遭到英、法聯軍的頑強抵抗,德軍未能取得突破。最後,交戰雙方掘壕據守,進入了相持階段,時間長達數月之久。

德軍為改變這種對峙態勢,突破對方防禦,最高統帥部采納了著名的化學家哈伯(Haber)的建議:以工廠中大量庫存的液態氯氣作為武器,對敵實施化學攻擊。擔任這次攻擊任務的是德軍工兵第35聯隊。

毒氣攻擊的顯赫戰果,引起了交戰各國的極大重視。於是,交戰各國也紛紛開始使用毒劑。從此,有毒的化學物質,便作為壹種大規模殺傷破壞性武器被廣泛地應用於戰爭。同時,施放毒劑的方法,尋找毒性更高的新毒劑和有效的防護措施的研究也開始了。

第壹次世界大戰後,化學武器得到進壹步的發展。不僅使用毒劑的方法得到了改進,新的毒性更高、性能更好的含磷毒劑也被研制出來了。1939年,德國首先研制出了新毒劑沙林。1944年,德國又合成出了毒性更高的梭曼毒劑。

1953年,英國在研究農業殺蟲劑時,發現維類(V類)毒劑並在1954年將其正式確定為軍用毒劑。沙林、梭曼、維埃克斯(VX)等統稱神經性毒劑。

這類毒劑毒性高、穩定性好、易造成良好的戰鬥狀態,是到目前為止較為理想的軍用毒劑,也是世界各化學武器擁有國裝備的主要戰劑。在軍用毒劑發展的同時,使用毒劑的方法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不僅有毒劑炮彈、炸彈,和用於從飛機上布毒的布撒器,而且有用於近戰的毒煙罐和毒劑手榴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軍研制出可發射氫氰酸毒劑彈的著名的“卡秋莎”多管火箭炮,美國研制了M—34型沙林集束彈。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又研制出了“下士”和“誠實約翰”導彈的化學彈頭。

當今,壹種新型化學武器——二元彈已得到迅速發展,它之所以發展很快,是因它仿生於南美洲的壹種小甲蟲,具有獨到的長處。

在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壹位美國科學家在壹次野外考察中,偶然發現有壹種小甲蟲,當它向“敵人”發動進攻或進行自衛時,就像能發射炮彈壹樣發射出壹種液體,這種液體落在人的皮膚上有灼痛感。

科學家對這種小甲蟲進行了解剖分析,發現小甲蟲的胃裏有三個小室。壹個小室儲有二元酚的水溶液,另壹個小室儲有雙氧水溶液。當兩者沿著細小的導管流到第三個小室裏時,同第三室裏的能立刻氧化的壹種酶混合發生化學反應,因而能射出溫度高達100℃的液體,並具有惡臭和刺激性。

美國軍事專家在這種小甲蟲的啟迪下,運用仿生學原理,研究出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化學武器——二元化學武器。現代二元化學武器就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能產生毒劑的化學物質(也叫毒劑中間體或組分),分別裝填在隔開的容器裏,彈藥發射後,隔膜破裂使中間體在彈體飛行的短暫時間內進行混合而起化學反應,在到達目標的瞬間生成毒劑殺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