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都江堰旅遊景點介紹

都江堰旅遊景點介紹

都江堰旅遊景點介紹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於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僅存的水利工程,其特點是無壩引水。

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了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它根據河流山口的特殊地形、水脈、水勢,因勢利導,無壩引水,自灌,使堤防、引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融為壹個系統,保證了防洪、灌溉、輸水、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它最偉大的地方在於,堰已經修建了2250多年,而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是壹片廣闊的土地。人們對洪水和幹旱負有責任,但人們沒有我不知道他們是否饑餓,當沒有饑荒時,它被稱為天府之國。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三個主體工程組成:余醉、沙飛堰和寶口口。有機協調,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溉,分洪減災具有將幹旱分為四或六。

小魚嘴引水工程

魚嘴導流堤,又稱魚嘴,是都江堰的引水工程。因其魚嘴形狀而得名。它巍然屹立在岷江中央,包括百丈堤、絕茶堤和金剛堤。它的主要功能是將湍急的岷江分成兩條河流,即西部的外河,俗稱金馬河,為閩江幹流,主要用於泄洪;東山腳下的那條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在古代,魚嘴是用竹籠裏的鵝卵石建成的。因為它建在岷江中心,山口呈曲線流過,冬春兩季河水幹涸,水流繞過魚嘴以上的曲線,主流直奔內江,流入量約60%來自內江,40%來自外江。夏季水位上漲,水勢不再受彎道限制,主流直入外河。內、外河水的比例自動顛倒:內河水流入量約為40%,外河水流入量約為60%。這就利用了地形,完美的解決了農田用水和人的需求內江灌區冬春季節的生活用水,夏秋季的防洪問題。

閆飛泄洪排沙工程

閆飛溢洪道,也被稱為溢洪道,具有明顯的泄洪、排沙和水量調節功能,故又稱沙飛韋爾。飛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壹,看起來很普通。其實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可以說是保證成都平原不會被淹的關鍵。飛堰的作用是當內江水量超過瓶口流量上限時,多余的水會從飛堰溢出。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它會沖破自己的堤壩,讓大量河水回流到岷江。沙堰的另壹個功能是飛沙。岷江從山上奔流而下,攜帶大量泥沙和石塊。如果讓他們下內江,他們會堵住瓶口和灌區。古飛沙堰是用竹籠鵝卵石做的臨時工程;現在已經用混凝土澆築來壹勞永逸的保證效果了。

包瓶口引水工程

瓶口作為控制閘門,可以自動控制內江的流入量。它是在尖山(現在叫灌口山和雷宇山)延伸到岷江的長山脊上開鑿的壹個洞。它是人工開鑿的控制內江流入的咽喉。因其功能奇特,故名寶瓶口。T

二王廟坐落在岷江右岸的山坡上,正面對著都江堰。它最初是紀念蜀王的王迪廟。齊建武(公元494-498年)拜李冰父子時,改名崇德殿。宋朝(公元960-1279年)以後,李冰父子相繼被皇帝加冕為王,所以後人稱之為二王廟。寺內正殿分別有李冰父子塑像,並有治水名言、詩人題詞等。建築分布在都江堰渠首東岸,規模宏大,布局嚴謹,幽靜處。這是壹個集寺廟和園林於壹體的著名景點。占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築約1萬平方米。第二個國王廟分東西兩部分,東邊是花園區,西邊是廟區。寺廟都是木結構的。寺廟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環境,依山傍水,順勢而為。建築風格不強調中軸線的對稱。

伏龍觀

伏龍觀位於李堆公園。旁邊是深潭,據說是李冰父子控水。

惡龍曾在此堆下,北宋初年改為李冰,名龍符神廟。現存大殿三座,前殿為東漢(公元25-220年)李冰石雕像。殿內還有東漢堰工石像、鼎、唐代戴金仙舍利、青城山出家時的公主等。觀復也被稱為老王廟,李公祠和李公廟。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撫崇實認為,即使妳是聖潔的,妳也不會不要吃妳父親的東西。利用公眾功德:對蜀國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出力可實,不待兒子。它是時候忘記妳的祖先了,這樣妳就可以藏起妳的父親無罪?

蘭所橋

安索橋也被稱為安瀾橋和情侶橋。它位於都江堰的魚口,橫跨內外兩條河流,被稱為中國五大古橋,這是都江堰最有特色的景觀。它建於宋朝以前,明末(公元17世紀)毀於戰亂。古老的名字朱浦大橋已更改為石平大橋在宋春華元年,這座建於清嘉慶年間的新橋改名為安瀾橋。原索橋以木排、石墩為支撐,用粗大的竹纜懸河,上蓋木板,兩側以竹纜為圍欄,全長約500米,橋為鋼索混凝土樁。

橋梁起源於更早的四川西部。安索橋的具體建造年代已不確定,但根據《華陽國誌蜀誌》,李冰是能幹。755-79000年的涪江有壹座長橋,證明至少安瀾大橋的修建不會晚於都江堰的修建。意為竹索,是川西古代索橋的主要建築材料,所以安瀾索橋又叫竹橋、索橋、竹藤橋。這座橋於1974年重建,並下移了100多米。竹纜換成了鋼索,支撐鋼索的木墩換成了混凝土樁。

沃鐵

臥鐵是沖刷沙灘埋在鳳棲窩在內江,而且也是內江每年沖刷河床深度的標誌。傳說李冰築堰時,在內江河床下埋石馬,每年以此作為沖刷深度的標準,後來演變為臥鐵。現存的四條臥鐵分別於明萬歷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國十六年、壹九九四年入土。遊客在裏堆古園噴泉處能看到的這四個臥鐵的復制品,至今還埋在內江河床下。

其他景點

奎塔、虹口風景區、南橋、圓明園、清溪園、都江堰城隍廟、玉雷關、李堆公園、秦樓樓、玉雷山公園、扔鉛筆槽、青城山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