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簡介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疾病名稱 4 英文名稱 5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的別名 6 分類 7 ICD號 8 流行病學 8.1 傳染源 8.2 傳播途徑 8.3 人群易感性 9 賈第蟲病的病因 9.1 形態 9.2 生活史 10 發病機制 10.1 賈第蟲的致病性 10.2 免疫反應 10.3 病理學 11 賈第蟲病的臨床表現 12 賈第蟲病的並發癥 13 實驗室檢查 13.1 病原體檢查 13.2 免疫學試驗 13.2.1 檢測抗體 13.2.2 檢測抗原 13.3 分子生物學診斷 14 輔助檢查 15 賈第蟲病的診斷 16 鑒別診斷 17 賈第蟲病的治療 17.1 甲硝唑 17.2 呋喃唑酮 17.3 阿苯達唑(albendazole) 17.4 吡喹酮(praziquantel) 18 預後 19 賈第蟲病的預防 20 相關藥品 21 參考資料 附: 1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相關藥物 這是壹個重定向條目,***享了賈第蟲病的內容。為方便閱讀,下文中的 賈第蟲病 已經自動替換為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 ,可 點此恢復原貌 ,或 使用備註方式展現 1 拼音

lán shì jiǎ dì biān máo chóng bìng

2 概述

賈第蟲病(giardiasis lamblia)又稱藍氏賈第鞭毛蟲病(giardiasis),是由藍氏賈第鞭毛蟲(Giardia lamblia)滋養體寄生於人體小腸(主要在十二指腸)引起的壹種寄生蟲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瀉和消化不良[1]。

賈第蟲病現通稱藍氏賈第鞭毛蟲病(giardiasis),是由藍氏賈第鞭毛蟲(giardia lambila)寄生在人體小腸引起的原蟲性疾患。臨床上以腹瀉、腹痛及腹脹等為主要表現,並可引起膽囊炎、膽管炎及肝臟損害。本病除地方性流行外,還可導致水源性暴發性流行。在旅遊者中感染也很常見。近年發現艾滋病患者常可合並本蟲感染。

感染動物(犬、貓、水癩、嚙齒類)的糞便可發現此原蟲。若飲用未經消毒的地表水(池塘、湖泊、溪流)將增加感染的危險。整個感染期間均有傳染性。會再感染。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可發生水、電解質紊亂,可引起貧血及營養不良,生長滯緩等。也可繼發性乳糖不耐受癥及維生素缺乏癥。

鑒別診斷應考慮阿米巴痢疾、細菌性痢疾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胃腸炎。以上腹部疼痛、肝大壓痛、肝功能受損者則考慮膽囊炎、膽道感染和病毒性肝炎。反復查找藍氏賈第鞭毛蟲是鑒別的重要步驟。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患者應按腸道傳染病隔離,控制飲食。合並細菌感染時應給予抗生素。對確診患者和高度懷疑本病者應給予抗病原體藥物治療。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壹般經藥物治療後均可治愈,預後良好。若病變廣泛、遷延,可引起患兒營養不良,貧血等,易繼發細菌感染造成死亡。

加強水源衛生管理,註意飲食衛生,徹底治療藍氏賈第鞭毛蟲病患者和無癥狀包囊攜帶者,消滅蟑螂、蒼蠅等傳播媒介,做好糞便無害化處理,保持正常免疫功能等,都是預防藍氏賈第鞭毛蟲病發生或流行的重要措施。

3 疾病名稱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

4 英文名稱

giardiasis

5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的別名

lambliasis;腸賈第蟲;賈第鞭毛蟲病;蘭伯鞭毛蟲病;賈第蟲病;梨形鞭毛蟲病

6 分類

感染內科 > 寄生蟲病 > 原生動物性疾病

7 ICD號

A07.1

8 流行病學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呈世界性分布,尤以溫帶與熱帶地區多見。全年均可發病,夏秋季為高峰。壹般呈散發性,但水源被汙染時可致暴發流行。在國外本病是旅遊者腹瀉的重要原因。艾滋病患者與其他免疫功能缺陷者,同性戀者采取口生殖器 *** 時也易感染本病。

8.1 傳染源

傳染源主要為患者與無癥狀包囊攜帶者,後者由於糞便中排出包囊數量很大,是更重要傳染源。家畜和動物如貓、牛、羊、豬、犬、水獺、海貍等均可作為保蟲宿主。

8.2 傳播途徑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以水源傳播為主,可引起暴發流行。食物汙染主要來自食物操作者或管理者,經糞口途徑亦很重要。近年來同性戀者的 *** 方式,導致包囊間接糞口傳播亦存在。包囊在蒼蠅及蟑螂消化道內可存活24h或12天,因此是重要的傳播媒介。

8.3 人群易感性

準確的人群感染率尚未確定,估計在2%~25%之間。各年齡組均可受感染,尤以兒童、青壯年多見。國內藍氏賈第鞭毛蟲病分布廣泛,但感染率差異較大。據近年各地調查結果分別為:北京3.3%,沈陽12.5%,上海農民6%,杭州0.36%,廣州1.4%,臺北10.5%,浙江農村2.5%,河南南陽8.20%,青島0.2%,湖南耒陽0.04%,湖南零陵2.84%,河北滄州3.35%,江蘇六合0.80%,湖北大冶4.75%,四川成都2.07%,四川蓬溪4.68%,廣西欽州2.5%,雲南盈江4.72%,安徽2.87%。人體感染後腸黏膜可查到分泌型IgA抗體並獲得壹定免疫力,但不持久,故可再次感染。艾滋病患者或其他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由於不能產生有效免疫反應,故對本病不僅更為易感,並且可危及生命。據Angarano等(1997)報道,在720例伴有腹瀉癥狀的艾滋病患者中,25例合並賈第鞭毛蟲感染,其中先後***有22例死亡。大多數人感染後可無臨床癥狀,成為無癥狀包囊攜帶者,但當免疫功能受損後即可發展成顯性感染。

9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的病因

藍氏賈第鞭毛蟲由Leeuwenhoek(1681)首先在自己糞便中發現。Lambl(1859)詳細描述了其形態,並命名為腸賈第蟲(Lamblia intestinalis)。Stiles(1915)提出重新命名為giardia lamblia以紀念本蟲的兩位發現人Giardia和Lambl。藍氏賈第鞭毛蟲分類學屬於肉足鞭毛門,動鞭毛綱,六鞭蟲科,雙滴蟲目,賈第屬。該屬下除有寄生在人體的藍氏賈第鞭毛蟲(G.lamblia)外,還有寄生在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體內的多種賈第鞭毛蟲,如牛賈第蟲(G.bovis)、馬賈第蟲(G.egui)、鼠賈第蟲(G.muris)等。

9.1 形態

藍氏賈第鞭毛蟲有滋養體和包囊兩種形態。滋養體如同縱切的半個梨子,故而得名(圖1)。

前端圓鈍,後端尖細,背面隆起呈半圓形,腹面扁平。蟲體長9~21μm,寬5~15μm,厚2~4μm。腹部前半部內陷形成吸盤,蟲體即借吸盤吸附在腸黏膜表面。蟲體左右對稱,有四對鞭毛。兩對側鞭毛分別位於蟲體兩側,壹對腹鞭毛位於蟲體腹面,壹對尾鞭毛向蟲體後方伸展。鞭毛擺動可使蟲體作迅速的翻轉運動或左右擺動。染色後滋養體細胞質呈顆粒狀,蟲體前部中線兩側有兩個細胞核,內有壹個大的核仁。基體四對,其中兩對明顯可見,分別與軸柱和前側鞭 *** 連,軸柱向後延伸,連接壹對尾鞭毛。在軸柱中部有壹對半月形的中體。包囊為橢圓形,長8~12μm,寬7~10μm。囊壁與蟲體間有不均勻的空隙。未成熟包囊有兩個核,成熟包囊有四個核。囊內蟲體除無遊離的自由鞭毛外結構與滋養體相同。掃描電鏡觀察滋養體背面隆起,表面呈橘皮樣。腹吸盤為壹不對稱螺旋形結構,由單層微管組成。蟲體周緣具有突出的偽足樣周翼。透射電鏡發現鞭毛源自基體,基體先發出 *** 的細胞質組成的軸絲,軸絲延長體外則形成鞭毛。鞭毛橫斷面結構由九對周圍微管和兩根中央微管外包鞘膜組成。整個蟲體由微管支持。中體(median body)位於兩核的後端,為壹對微管狀結構,無膜包繞,即舊稱副基體。蟲體背面有壹層扁平的囊泡。蟲體細胞質中充滿遊離核糖體和多聚核蛋白體,但無線粒體、滑面內質網、高爾基體及溶酶體等細胞器。掃描電鏡觀察包囊壁表面呈橘皮樣,凹凸不平,有細紋理。囊壁為十余層膜結構組成。

9.2 生活史

藍氏賈第鞭毛蟲生活史簡單。滋養體寄生在小腸,尤其以十二指腸最多,膽囊、肝臟、胰等均可發現。滋養體以吸盤附著在腸黏膜上皮細胞上以滲透方式獲取營養,以縱二分裂法繁殖。部分滋養體從腸壁脫落,隨內容物進入小腸末段並形成包囊,與糞便排出體外。人經口攝入包囊後,經胃進入十二指腸,包囊內四核蟲體脫囊而出,胞質分裂成兩個滋養體。在急性期腹瀉便中為滋養體,慢性期成形便中則以包囊為主。人糞便中包囊數量較大,壹晝夜排包囊量可達數億甚至百億個。藍氏賈第鞭毛蟲可以在人工培養基中生存,國內已獲得兩株純培養蟲株(北京株和四川株)。

10 發病機制 10.1 賈第蟲的致病性

壹般認為藍氏賈第鞭毛蟲病發病情況與蟲株毒力、機體免疫狀況和***生內環境等多方面因素有關。滋養體以吸盤吸附在腸黏膜表面,造成機械性 *** 與損傷導致黏膜炎癥。蟲體大量繁殖時,可大片覆蓋腸黏膜,影響脂肪及脂溶性維生素等物質的吸收,蟲體還與宿主競爭腔內營養,腸內菌群的改變,在不同程度上可使腸功能失常。蟲體可引起小腸微絨毛病變並導致乳糖酶與木糖酶等雙糖酶的缺乏,產生腹脹及乳糖耐受性差等癥狀。

10.2 免疫反應

近年來認為,人體免疫因素是藍氏賈第鞭毛蟲病主要的發病機制,現有資料表明,滋養體表面抗原成分能誘導機體產生保護性免疫反應、激活免疫細胞,抑制或殺傷蟲體。其中82kDa/88kDa抗原存在於滋養體細胞表面和鞭毛上。56kDa/57kDa抗原也存在於蟲體細胞表面,該抗原在自然感染過程中可 *** 機體產生保護性IgA和IgG抗體。30kDa的抗原則是腸內特異性IgA的靶抗原,可能抑制滋養體和腸上皮細胞接觸,有利於滋養體從腸道清除。分子量為31kDa的抗原與抗血清結合能力最強,可能是誘發血清特異性抗體的優勢抗原。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後,大多數產生特異性體液免疫反應,產生特異性IgM、IgG、IgA抗體通過直接細胞毒作用、補體介導溶解作用和調理作用,使蟲體殺傷、溶解或被吞噬。另外腸黏膜可查到分泌型IgA抗體並獲得壹定免疫力,可通過凝集影響蟲體活動;或作用於參與吸附作用的蟲體表面成分,阻斷蟲體吸附於腸黏膜,抑制蟲體的集聚,此外,輔助性T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對蟲體清除亦有重要作用。當人體免疫功能低下時,蟲體即大量繁殖並出現癥狀,且易於造成嚴重感染和轉為慢性。。艾滋病和其他免疫功能缺陷病人,由於不能產生有效的免疫反應,因而對藍氏賈第鞭毛蟲易感且發病率高。

10.3 病理學

病變多累及十二指腸及空腸上段,嚴重者膽囊、膽管,小腸末端、闌尾、結腸,胰管、肝管等均可受到侵襲。小腸黏膜充血、水腫,炎癥細胞浸潤及淺表性潰瘍。腸微絨毛水腫,變性及空泡形成,在微絨毛之間、隱窩、上皮細胞內、固有層、黏膜下層及肌層均可發現滋養體。重度感染時微絨毛增厚、萎縮,黏膜下層和固有層有大量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11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的臨床表現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的潛伏期壹般1~3周,平均9~15天,臨床表現以胃腸道癥狀為主。急性期典型癥狀為暴發性腹瀉,水樣大便並有惡臭,可有少量黏液,但多無膿血。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噯氣。腹痛常見,多在中上腹、絞痛。部分患者有低熱、發冷、頭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也有只排出包囊,而無癥狀者。

急性期持續數天,如治療不及時,即可能轉為亞急性感染,主要表現為間歇性腹瀉、腹痛、食欲減退等,可持續數月。

慢性期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或持續稀便,多為周期性短時間腹瀉,大便為表面漂浮黃色泡沫的稀便,惡臭,多在10次/d以下。腹脹、噯氣、厭食、惡心、但腹部絞痛少見。病程常可長達數年,兒童藍氏賈第鞭毛蟲病病例和嚴重感染者因長期吸收不良可導致消瘦,體重減輕,發育障礙,貧血等。如蟲體侵犯膽囊和膽管時,患者表現為膽囊炎和膽管炎癥狀,右上腹或劍突下疼痛,惡心嘔吐,發熱,膽囊區壓痛等。病變累及肝臟,患者以肝區疼痛,肝大伴壓痛及肝功能損害為主要表現。此外,部分患者可表現為胃炎、闌尾炎等。

12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的並發癥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可發生水、電解質紊亂,可引起貧血及營養不良,生長滯緩等。也可繼發性乳糖不耐受癥及維生素缺乏癥。

13 實驗室檢查 13.1 病原體檢查

新鮮腹瀉便中可發現滋養體,糊狀便和成形便中多為包囊。糞便直接生理鹽水塗片即可找到滋養體;以碘液染色後可使包囊易於識別。硫酸鋅漂浮法等濃縮法可提高包囊檢出率。糞便檢查應三送三檢,三檢陽性率可提高到97%。十二指腸引流物、小腸黏液或活檢組織均可查到藍氏賈第鞭毛蟲蟲體。

13.2 免疫學試驗

免疫學試驗可分為檢測血清內抗體和糞抗原兩類。

13.2.1 (1)檢測抗體

自從藍氏賈第鞭毛蟲純培養成功後,由於高純度抗原制備已成可能,故大大提高了免疫診斷的靈敏性與特異性。我國已建立兩株藍氏賈第鞭毛蟲培養,為國內開展免疫診斷提供了條件。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間接熒光抗體試驗(IFA)檢查患者血清抗體,前者可達75%~81%陽性,後者可達66.6%~90%陽性。

13.2.2 (2)檢測抗原

可用酶聯免疫試驗(雙夾心法)、斑點酶聯免疫吸附試驗(DotELISA)、對流免疫電泳(CIE)等檢測糞稀釋液中抗原。雙夾心法ELISA陽性率高達92%,DotELISA也可達91.7%,CIE則可達94%。檢測糞抗原不但可用於診斷,也可以考核療效。

13.3 分子生物學診斷

近年有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藍氏賈第鞭毛蟲核糖體RNA(rRNA)基因產物,可檢測出相當於壹個滋養體基因組DNA量的擴增拷貝。也可用放射性標記的染色體DNA探針檢測滋養體和包囊。分子生物學方法具有高特異性靈敏性,因而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14 輔助檢查

腹部B超了解肝、膽情況。尚應做X線胸片和心電圖檢查。

15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的診斷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根據患者有腹瀉、腹脹、上腹部疼痛或不適感,糞便惡臭,並可發現藍氏賈第鞭毛蟲等壹般診斷不困難。

16 鑒別診斷

鑒別診斷應考慮阿米巴痢疾、細菌性痢疾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胃腸炎。以上腹部疼痛、肝大壓痛、肝功能受損者則考慮膽囊炎、膽道感染和病毒性肝炎。反復查找藍氏賈第鞭毛蟲是鑒別的重要步驟。

17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的治療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患者應按腸道傳染病隔離,控制飲食。合並細菌感染時應給予抗生素。對確診患者和高度懷疑本病者應給予抗病原體藥物治療。經徹底治療後,不發生臨床癥狀或體征,以及糞便檢查無包囊即為治愈。

17.1 甲硝唑

甲硝唑為目前治療藍氏賈第鞭毛蟲病首選藥物。成人200mg/次,3次/d,連服5~7天,療效可達90%以上。兒童15~20mg/(kg·次),3次/d,連服5~7天。壹般服藥3天糞中原蟲即可轉陰,癥狀逐漸消失。常見毒副作用有口腔金屬味感、惡心、倦怠、嗜睡等。服藥期間應禁酒,孕婦及哺乳期患者禁用。

17.2 呋喃唑酮

成人100mg/次,3次/d或4次/d,療程7天;兒童5~10mg/kg體重,分4次口服,療程同上。療效可達80%左右。

17.3 阿苯達唑(albendazole)

成人250mg/次,2次/d;兒童50~100mg,2次/d,均連服3天,療效可達90%~100%,阿苯達唑是壹種很有前途的抗藍氏賈第鞭毛蟲藥物。

17.4 吡喹酮(praziquantel)

成人600mg/d,2次/d,連服3天。也可20mg/kg體重,3次/d,連服2天。吡喹酮治療效果尚待進壹步研究確定。國外尚有人采用替硝唑(tinidazole)、尼莫唑(nimorazole)、國內則有苦參浸膏片用於藍氏賈第鞭毛蟲病治療,療效均在90%以上。

18 預後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壹般經藥物治療後均可治愈,預後良好。若病變廣泛、遷延,可引起患兒營養不良,貧血等,易繼發細菌感染造成死亡。

19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的預防

加強水源衛生管理,註意飲食衛生,徹底治療藍氏賈第鞭毛蟲病患者和無癥狀包囊攜帶者,消滅蟑螂、蒼蠅等傳播媒介,做好糞便無害化處理,保持正常免疫功能等,都是預防藍氏賈第鞭毛蟲病發生或流行的重要措施。

20 相關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