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的敘事曲,是受了波蘭革命詩人密茨凱維支的敘事詩的啟發而創作的。關於他的四首敘事曲中的第壹首——《g小調敘事曲》(作品23),許多肖邦的研究者都認為是在密茨凱維支的敘事詩《康拉德.華倫洛德》的影響下寫作的。
而《康拉德.華倫洛德》敘述的是十四世紀時立陶宛人反抗日耳曼武士團的鬥爭。立陶宛人倭爾特.馮.斯塔丁幼年被俘,在日耳曼武士團的撫養下長大。在戰爭中同時被俘的立陶宛民間歌手哈爾班,暗中以愛國思想感化倭爾特。
倭爾特在他的潛移默化下,醞釀著復仇的大誌。後來他被立陶宛人俘虜過去,娶了立陶宛大公的女兒阿爾多娜。夫妻二人以身許國,決心犧牲自己的愛情、幸福甚至生命和榮譽,來挽救祖國的命運。他們二人悄悄離開立陶宛,來到聶門河的對岸。阿爾多娜自願以修女的身份,關在尖塔上的小屋裏,直到死去。
倭爾特改姓換名為康拉德.華倫洛德,回到日耳曼武士團,在對摩爾人和土耳其人的戰爭中立了功,取得了武士團的信任,被任命為武士團大總管。掌握了大權以後。
他在處心積慮的密謀策劃下,幹了許多倒行逆施的事,使武士團虛耗國帑,失去有利的作戰機會,弄得民窮財盡,壹敗塗地。後來事情終於泄露,在倭爾特以叛逆罪被處死刑的前夕,他和尖塔上的阿爾多娜作了悲慘的訣別。
擴展資料:
有趣的插曲:
對於這首曲子,有壹段有趣的插曲:舒曼有壹次遇見肖邦,當面對他表示自己在肖邦的全部作品中最喜歡這首g小調敘事曲。肖邦聽後經過壹段沈思默想,才以誇張的語調回答說:"哦!我真高興,這也是我最喜歡的壹首。"
後來舒曼還曾在書信中提到:"這真是令人興奮的曲子,但是在他(肖邦)的作品中還不算是最伶俐的,而應當算作最粗獷的、最富有獨創性的作品。"
百度百科-第壹號敘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