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麽是胰腺癌
胰腺癌是壹種來源於胰腺外分泌部的原發性胰腺惡性腫瘤,惡性程度極高,預後極差,通常被稱為“癌中之王”。在顯微鏡下,胰腺癌又有不同的類型。最常見的是導管腺癌,我們通常所說的胰腺癌就是指這壹類型,占全部胰腺腫瘤的75%。癌可以侵犯神經細胞從而引起背痛。當出現腫瘤轉移到肝臟或淋巴結,通常被認為手術無法切除。腺泡細胞癌、腺鱗癌、膠樣癌、肝樣癌是相對少見的類型,顯微鏡下的表現各有特征,臨床治療效果也不完全壹樣。
胰腺癌的診斷通常是定性診斷(判斷是不是癌)+定位診斷(判斷癌的位置)結合在壹起進行的。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腹部增強 CT 或核磁***振(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做胰腺增強CT或核磁***振),結合腫瘤標誌物CA19-9。但胰腺癌早期由於缺乏典型癥狀,所以早期診斷非常困難。因此,對於高危的患者、上腹部癥狀經久不愈的患者,要警惕,必要的時候要進行排查。
2、胰腺癌手術為什麽會有癌細胞殘留
手術時癌細胞的殘留,是治療方法意義上的“根治切除術”不能取得“根除腫瘤”療效的根本原因。術後復發轉移的病竈,其“種子”均來源於術中殘留的癌細胞。如果不是,那就是新發的第二種腫瘤。
為什麽會殘留癌細胞呢?有三種方式。
第壹種是手術區域的肉眼殘留和鏡下殘留。所謂肉眼殘留,是指憑眼睛就可以判斷有殘留癌,但沒有辦法清除。因為癌腫太厲害,侵犯到周圍組織、重要臟器或者大血管,又不能壹並切除。打個比方,妳費盡千辛萬苦把樹樁挖掉了,但妳會看見還有很多小樹根,往各個方向延伸。
鏡下殘留,是指肉眼判斷沒有殘留癌,但在顯微鏡下卻發現切緣有癌細胞殘留。尤其對於胰頭癌的手術,周圍都有大血管,在立體上不是每個方向都可以有足夠的切除空間。這個就像妳在幾個大水管周邊大掃除,總有壹些夾縫難以清掃到。更何況,胰腺癌細胞的壹個特性是嗜神經,很容易就通過神經轉移到手術切除範圍之外。
胰腺癌超越了原位癌階段,癌細胞就可能直接進入血管,或者通過淋巴系統進入血管,然後隨著血液在血管裏循環,即循環狀態腫瘤細胞,此為第二種的癌細胞殘留。
第三種是這些循環狀態腫瘤細胞,會順著血液循環跑到肝、肺、骨等器官潛伏下來,伺機開辟根據地。正是由於三種形式的癌細胞殘留,胰腺癌患者手術後不能在療效上取得根治,從而摘掉“胰腺癌”的帽子。
因此,從理論上講,癌癥患者活的時間足夠長,壹旦機體的免疫系統監督不力,體內殘留的癌細胞就有可能繼續擴增,從而復發和轉移。
3、胰腺癌做了根治切除手術,還會復發嗎
這個問題,要先回答什麽叫做“根治切除術”。所謂根治切除術,是指技術上癌切除到檢測不出的狀態,並不是說能夠把每壹個癌細胞都清除掉。手術以後,主刀醫生跟家屬交流時說“手術很成功”“切得很幹凈”,也基本是同樣的意思。這和療效上的“腫瘤已根除”是有區別的。
比如,對於位於胰腺體尾部的胰腺癌,根治切除術,除了要切除包括腫瘤在內的胰腺體尾部,還必須同時切除脾臟、清掃周圍淋巴結,並保證所有的切緣都沒有顯微鏡下的癌細胞殘留。這樣的“根治切除術”,就能保證將位於手術範圍的腫瘤全部清除,但並不意味著可以把所有癌細胞都切除幹凈。
因為除了極早期的原位癌之外,在循環血液裏、各個臟器裏都有潛伏著早已逃逸出手術範圍的癌細胞。這些殘存的癌細胞經過壹段時間的潛伏,重新突破機體免疫系統的防禦,就可導致胰腺癌術後的復發或轉移。
因此,胰腺癌的復發、轉移,從時間上說,雖然是在術後才獲得診斷,但卻開始於術中的殘留、術前的潛伏。臨床上經常會聽到同時性轉移和異時性轉移,這只是臨床上的分類,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同時性轉移,是指胰腺癌獲得診斷時就出現了轉移,此時,認為轉移竈和原發竈是“同時”出現的。而異時性轉移,是胰腺癌診斷之後壹段時間再出現轉移,就是所謂的不同時。術後轉移屬於異時性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