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沙家浜民間故事集成(42):《王翚兩畫"芳洲圖″》

沙家浜民間故事集成(42):《王翚兩畫"芳洲圖″》

王翚 (1632─1717),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暉老人等。常熟人。清代著名畫家。

王翚是“虞山派”的創始人,被稱為“清代畫聖”。《芳洲圖》是王石谷傳世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壹幅,反映了他在山水畫方面的藝術成就和藝術風格。芳洲,姓許名天錦,字爾章,號芳洲,為常熟唐市人。喜歡讀書,擅長作詩,著有《芳洲集》。他的先祖便是許河(秋江)。壹天,王翚來到好友許芳洲家作客,許芳洲把前人的字畫展示出來供他觀賞。見了前朝名家的《秋江圖》,王翚十分贊賞,有感而發。他想:好友的上輩叫許秋江,畫家為他畫《秋江圖》。許秋江的兒子叫許芳洲,我何不也畫上壹幅湊趣,這叫珠聯璧合。於是他仿先人之意,也為許芳洲作了壹幅《芳洲圖卷》,許芳洲得到了王翚不請自畫的圖卷,萬分高興,當作寶物把它珍藏起來,密不示人。

康熙三十七年(1698),王翚67歲,在北京繪制完了《康熙南巡圖》後,正準備回家,正好碰上了同鄉許芳洲先生。兩人久別重逢,他鄉遇故知,自然是欣喜萬分。他們走進壹個酒店,把蠱舉杯,互訴舊情。席間,談起前次所贈畫,許芳洲乘著談興正濃,他請求好友再繪制壹幅書畫,王翚當即答應。幾年以後,已76歲的王翚沒有忘記好友的請求,於康熙丁亥年(1707)的壹個夏天,為許芳洲創作了這幅流芳後世的《芳洲圖》。許芳洲得到此圖後,視為珍品,輕易不給別人觀賞。而能壹飽眼福的都是壹些當時的名人,看後還在上面留下題跋,使此畫更顯珍貴。許家以傳家珍寶視之。許芳洲去世之後,《芳洲圖卷》按照許家祖訓被束之高閣。後來許家敗落,兩幅《芳洲圖》也落入他人之手,杳無影跡。

幾經風雨,王翚的第二幅《芳洲圖》竟被“鐵琴銅劍樓”主人覓得,成為瞿家祖傳之寶。鐵琴銅劍樓是清代四大私家藏書樓之壹,在與唐市臨近的古裏鎮。收藏此畫的瞿氏家族把它看作為傳家寶,只有在大年初壹的時候,全家人才有幸見到它。1983年,瞿氏家族的第五代傳人瞿鳳起先生將這幅畫捐贈給了常熟市博物館。這幅被瞿氏家族遮遮掩掩了近半個多世紀的《芳洲圖》終於露出了廬山真面目。

《芳洲圖》成為了常熟市博物館鎮館之寶,國家壹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