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生具備必要的認知結構是掌握學習的前提 : 布魯姆是位認知派心理學家。他認為,“學生具備從事每壹個新的學習任務所需的認知條件越充分,他們對該學科的學習就越積極”。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決定著新的知識的輸入、理解和接納,對學習結果及其以後學習都有重大的影響。所以,他十分強調學生在學習前應具備所需的認知結構。由於不同學生的認知結構在數量和質量上存在著差異,布魯姆主張教師在學期初,應先對學生進行診斷性評價:確定學生是否具備了先決技能、先決態度和先決習慣;鑒定學生對教學目標的掌握程度;辨別學生需要幫助的程度。根據診斷性評價的結果,為學生提供預期性知識,“使教學適合學生的需要和背景”。
2、學生積極的情感特征是“掌握學習”的內在因素 :布魯姆認為,學生成功地學習壹門學科與他的情感特征有較高的相關。那些具有較高學習動機、對學習有興趣、能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生,會比那些沒有興趣、不願學習的學生學得更快更好。教師在教學中能否充分註意並合理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對學生的和諧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應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高峰的學習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由於壹次又壹次的成功,學習的願望得到加強,成就動逐漸形成,學習的內驅力就會大大增強。
3、反饋——矯正性系統是“掌握學習”的核心 :布魯姆指出:“掌握學習策略的實質是群體教學並輔之以每個學生所需的頻繁的反饋與個別的矯正性的幫助”。教學過程的每個步驟都必須通過評價來判斷其有效性,並對教學教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饋和調整,從而保證每壹個學生都能得到他所需要的特殊幫助。反饋矯正通常分四步:第壹,每堂課結束時留10分鐘左右的時間,用課前編制好的幾個突出反映“目標”的小題目進行檢查,方法靈活,個別提問、集體回答、口答、筆答都可采用。回答者所學知識得到強化,聽者知道錯在何處,如何補救。其次,在每個單元結束時進行壹次形成性測試,測試突出“目標”中規定的重點、難點、涉及本單元的反有新知識。第三,根據形成性測試的結果,進行個別補救教學。個別補救教學最有效的方法是:將學生按學習成績分面四到五人壹組的學習小組,“掌握”者做“未掌握”者的小老師,互相幫助,這樣既幫助未掌握者深化理解,又幫助未掌握者找出錯誤所在並及時糾正。最後,進行第二次形成性測試,對象是在第壹次測試中“未掌握”而接受輔導、矯正的學生,內容是在第壹次測試中做錯的題目,目的是獲得反饋信息,了解有多少人經過矯正達到了掌握,能否進行下壹次單元的教學。
選A,從第二點可以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