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
宋.楊萬裏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譯文:
壹大早,滿臉稚氣的孩子,把夜裏結在銅盆中的冰塊剜下來,用彩色的絲線穿起,提在手中當成鑼來輕輕敲打,冰塊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正當欣賞者醉心於那穿林而過的如玉磬壹般美妙的聲音之中時,忽然傳來猶如清脆的水玉落地的聲響,原來是孩子手中的冰被敲碎了。
詞語解釋: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 脫曉冰:在這裏指兒童晨起,從結成堅冰的銅盆裏剜冰。
3. 錚:古代的壹種樂器,形圓如銅鑼,懸掛敲擊。
4. 磬:古代的壹種打擊樂器。
5. 玻璃:指古時候的壹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並不是現在的玻璃。
《稚子弄冰》這首詩,突出壹個“稚”字,把寒天“弄冰”童心熾熱的童真童趣描繪得有聲有色。讓“金”盆“彩”絲串“銀”冰的絢爛色彩和“玉罄穿林響”的高亢以及“玻璃碎地聲”的悅耳動聽,交織在壹起。可謂形色兼具,聲意俱美,令人賞心悅目,繪聲又繪色,充滿了盎然的意趣。
前兩句“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詩人通過對孩子壹系列動作的描寫,刻畫出壹個天真活潑的兒童形象,壹個“脫”字把孩子剜冰的神態描寫得栩栩如生。後兩句“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出冰碎地時發出的清脆聲響。此時,孩子失望的神情仿佛呼之欲出。把壹個活潑可愛、天真爛漫的孩子,在冬天裏進行的壹場快樂的自娛自樂的遊戲,描繪得活靈活現。
在我國古典詩歌中,以兒童及其活動為描寫對象的詩並不鮮見,但真正樂於也善於以兒童的生活點滴作為詩的題目,又能準確恰當地把握住兒童的心理,把孩童自然純真的童心童趣刻畫出來的人,是少之又少。?
自古至今,成人與孩子相比,失去了太多的單純、好奇心以及豐富的想象。只有在孩子的手裏,才會讓冰變成各種樂器,尋找到彌足珍貴的快樂。同樣,也只有未失童心的詩人,才能捕捉到兒童世界裏的趣味。詩人楊萬裏不用成人世界的老成持重,去嘲笑孩子的稚氣天真,而是懷著壹顆未泯的童心,以理解和欣賞的眼光去關註孩子,才給後人留下這真正帶著天真童趣的兒童詩之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