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天安門的名稱怎麽來的?為什麽還有地安門?

天安門的名稱怎麽來的?為什麽還有地安門?

天安門,取“受命於天,安邦治國”之意。

最初名“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占京城再次被毀。次年再次重修承天門。

清順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臨下令在原址廢墟上大規模改建,並更名為“天安門”,取“受命於天,安邦治國”之意。康熙年間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修繕。

地安門是皇城的北門,天安門則是皇城的南門。南北互相對應,寓意天地平安,風調雨順。地安門是北京皇城四門之壹。皇城正門稱天安門(明稱承天門),東稱東安門,西稱西安門,北稱地安門。明稱北安門,俗稱厚載門,亦稱後門。

擴展資料:

天安門

坐落在中華人民***和國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隔長安街相望,占地面積4800平方米,以傑出的建築藝術和特殊的政治地位為世人所矚目。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設計者為明代禦用建築匠師蒯祥。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總高34.7米。

天安門城樓長66米、寬37米。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門洞上方懸掛著毛澤東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大幅標語。

民國十四年(1925年)十月十日,故宮博物院成立,天安門開始對民眾開放。1949年10月1日,在這裏舉行了中華人民***和國開國大典,由此被設計入國徽,並成為中華人民***和國的象征。1961年,中華人民***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壹。

地安門

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原名北安門。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北安門為地安門。順治九年(1652年)重修。整體建築為宮門式磚木結構,面闊七間,中央三間為通道,左右各兩間作為值房,其規制與西安門完全相同。

中華民國期間,為便利交通,1913年、1923年將地安門東西兩側的皇城墻拆除。中華人民***和國初期,1954年底至1955年2月,以整治道路交通為由拆除地安門及雁翅樓。

1955年,有些社會名流對拆除地安門存有質疑,有關部門遂將地安門拆除所得的門窗、柱子、過梁、柁、檁等構件編號造冊,連同磚石及琉璃瓦等構件運往天壇,計劃在天壇內北側原樣復建地安門及雁翅樓。

但是後來因為天壇內發生火災,堆放的地安門及雁翅樓木質建築構件全部被燒毀,復建地安門和雁翅樓的計劃遂終止實施。拆除所得的建築材料後來用於修建天壇北門。

2004年,北京市政協委員王燦熾正式向北京市政協提出了關於復建地安門的提案。2005年,多位文史學家提議復建地安門及雁翅樓。

2011年,北京市文物局啟動中軸線文物保護工程,計劃修復地安門雁翅樓,但沒有動工。2012年,北京市啟動“名城標誌性歷史建築恢復工程”,地安門雁翅樓復建工程是其中的壹項。

2013年5月16日,地安門雁翅樓復建工程啟動。2014年8月,地安門雁翅樓主體工程已完工,擬於同年“十壹”前完工。

百度百科-天安門

百度百科-地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