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是“RhythmicGymnastics”的縮寫。中國與俄羅斯的叫法是“藝術體操”,在日本叫“新體操”,而在香港和臺灣叫“韻律體操”。
藝術體操個人比賽要求:音樂時間為1分15秒至1分30秒。每套動作的技術價值由10個最高價值的難度來決定的。在運動員所完成的10個最高價值難度中,至少有5個難度動作是屬於各項器械所要求的規定身體動作組,並且要與器械特有的技術動作緊密結合。
藝術體操起源於歐洲。藝術體操是壹種新興的體育項目,是壹種從事徒手或手持輕器械,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體育運動。
藝術體操也叫韻律體操,是壹種藝術性很強的女子競賽體操項目。它起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並於50年代經前蘇聯傳入我國。
實際上,藝術體操並非由從事體育運動的人員單獨發明創造,而是由當時法國的生理學家喬治·德邁尼、瑞士的音樂教師臺爾·克羅茲、德國的舞蹈教師拉班以及現代體操家博德和梅道等人,主張以女子優美的自然體型為基礎,在音樂伴奏下,做出各種有節奏的藝術造型動作活動,從而發展女子身體的柔韌性,形成正確的健康的身體形態,同時增強人體動作的藝術性和協調性。
當時,專門從事研究體育與醫學的愛沙尼亞人艾德勒及他的學生庫普,在長期致力於創造符合美學要求的和諧的研究之後,將動力性動作與放松的流線型動作交替進行,最終形成了具有活力及獨特風格節奏體操的雛形。藝術體操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經過長期實踐逐漸形成的。20世紀50年代正式定名為藝術體操。
藝術體操的主要項目有繩操、球操、圈操、帶操、棒操5項,它吸收了芭蕾舞、現代舞、民間舞和雜技等精華,不但能夠培養運動員的力量、靈巧、節奏感等素質,從心理和生理角度來看,更符合女子鍛煉的要求,是深受現代女性歡迎的運動。
19世紀末出現有音樂伴奏的各種身體動作練習。20世紀初,瑞士日內瓦音樂學院教師雅克·達爾克羅茲(Emile Jaques-Dalcroze)創編的韻律體操,將身體練習與音樂結合起來,並從最初的徒手發展為使用輕器械的形式。1962年被國際體操聯合會確定為比賽項目。1963年舉辦第壹屆世界藝術體操錦標賽?1988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韻律體操原來只有女子比賽項目,但現在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韓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等國家,已有男子進行韻律體操運動,稱為男子藝術體操(Men's rhythmic gymnastics)。首屆世界男子藝術體操錦標賽於2003年11月27日到29日召開。與女子項目不同的是,女子的藝術體操主要有:繩操、圈操、球操、棒操和帶操五種;而男子的通常沒有球操和棒操,但加入了棍橾。但西班牙的魯本·奧利維拉(Ruben Orihuela)卻將全部女子項目同時加以男子化;其身體所展現的柔韌性不遜於任何女子藝術體操運動員。
藝術體操是壹項新興的體育項目,它在20世紀80年代以其特有的魅力在各體育院校廣泛開展起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該項目在中國國內已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藝術體操1984年第23屆奧運會列為比賽項目。藝術體操運動有利於發展人的協調、柔韌、靈巧等身體素質,也是進行美育的壹種手段。19世紀末20世紀初起源於歐洲。瑞士日內瓦音樂學院教授E.J.達爾克羅茲為了實現身體運動與音樂的結合,創編了節律運動、訓練聽力動作和即興動作,用人的身體運動,把音樂節奏表現出來。現代舞創始人之壹、德國的L.馮拉班在現代舞的基礎上創立“學校教育舞蹈”,為藝術體操的形成作出了貢獻。
20世紀20年代,藝術體操逐步發展為競技運動項目。1928~1956年間的6屆奧運會均規定每個國家的女隊必須參加由6~8人組成的輕器械集體操比賽,這成為國際藝術體操比賽的最初形式。1962年國際體操聯合會確定藝術體操為女子競賽項目。1963年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第1屆世界藝術體操錦標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