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為什麽"樸"姓在中國念pu(第三聲),而把韓國人的姓念piao(第二聲).

為什麽"樸"姓在中國念pu(第三聲),而把韓國人的姓念piao(第二聲).

樸”字的音

主題:“樸”字的音(1)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08:52:37 08月07日

[按] 我本來也是跟兄壹樣,想等方言的材料說明這幾個音的關系。看來不容易。也許大家和妳我壹樣,都是平時只用“樸素”的音,其它的音是從字典上查出來的。我是既沒見過樸樹,也沒吃過厚樸。姓樸的也只知道是朝鮮族的大姓,可是說實話,我還沒遇到過姓樸的呢。想兄暫時還壹籌莫展,我就先走壹步,試著回答壹下。請兄海涵。

我現查材料現寫,請大家隨時補充修正,也寄希望有方言材料隨時補充上來。請版主原諒冒昧.

“樸(繁體)”在《廣韻》裏出現在 4個地方,分別是:

(1)模韻,薄胡切:“樸澴(不是水旁,是立刀旁),縣名,在武威。

澴音還。”折合今音是pu2。

(2)屋韻,蒲木切:“《爾雅》雲:漱(不是水旁,是木旁)樸,心。又音

蔔。” 折合今音是bu2。

(3)屋韻,博木切:“域(不是土旁,是木旁)樸,叢木。又音仆。樸

域,小木也。”折合今音是bu3。

(4)覺韻,匹角切:“木素”。後面要論證,這是今“樸素”的來源,

所以我們暫時定音為pu3。

另外,《廣韻》也收了“樸”(簡體),在覺韻繁體“樸”的後面:“樸,上同。又厚樸,藥名。”

這裏面,(1)-(3)都是復音詞中的音,不知道是從什麽路數上來的。看得出,有根底而且與今音有關的是(4)。

(註:《爾雅》壹句,通行的斷句如此。似不通。望通人教我。)

主題:“樸”字的音(2)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06:34:00 08月08日

《現代漢語詞典》的“樸”字有4個音,出現在下面的說法裏:

(1) po1,樸刀。

(2) po4,樸樹。樸硝。

(3) piao2,姓。

(4) pu3,樸厚,樸陋,樸茂,樸實,樸素,樸學,樸直。

另外,《字典》給“厚樸”的註音是po4。

可以看出,pu3是活棋,其他都是死子兒。

主題:“樸”字的音(3)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07:18:17 08月09日

《辭海》也是4個音,同《現代漢語詞典》,不必羅列。

不過,《辭海》是百科辭典,它要照顧古今。所以《辭海》在pu3下列有從古至今的不同義項。我們看壹看這些義項:

(1) 樹皮。《文選·王褒〈洞簫賦〉》:“秋蜩不食抱樸而長吟兮。”李善註引《倉頡篇》:“樸,木皮也。”

(2) 未經加工的木材。《論衡·量知》:“無刀斧之斷者謂之樸。”

(3) 原價,本錢。《商君書·墾令》:“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樸。”

(4) 敦厚;質樸。《孔子家語·王言解》:“民敦俗樸。”陸機《羽扇賦》:“創始者恒樸,而飾終者必妍。”

(5) 老子用語。指原始自然質樸的存在,即“道”。……

第壹項是皮相之見。秋蜩抱樸,它不抱在樹皮上,難道還能抱在樹心裏?這句話不過是說,在肅殺的秋風裏,寒蟬抱在木華脫盡的敗枝上(所以叫“樸”)長鳴不已。“刀斧之斷”就是加工,加工之前就是“樸”。所以“樸”才能成為變化之本,才能後來“十倍其樸”。開始的時候只有“樸”,後來“十倍其樸”就“妍”了。老子當然是希望去雕飾,歸真樸。所以,歸結起來,“樸”的意義就是“未經修飾之前的原本”,其它是這意義上的延伸。

主題:“樸”字的音(4)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19:55:57 08月10日

《廣韻》“木素”的說法來自於《說文》:“樸,木素也。”“素”指沒有修飾,原始的;“樸”是“未經修飾的原本”,“樸素”是近義詞的合成。前引《廣韻》四個字裏,只有這個字是它可能的來源。可是問題出在“木素”的“樸”來源於覺韻,就折合來說,不應當是“pu3”,而應當是“po”(聲調不可折合,我們後面再說。)

“樸”字以“噗(沒有口)”得聲。從前面引的《廣韻》裏就可以看出,四個字裏有兩個都是“屋”韻,而不是“覺”韻。翻開《廣韻》更可以知道,這個聲符的字在“屋”韻裏的跟在“覺”韻裏的完全不成比例,加上“沃”韻和“燭”韻的就更多了(今天可以同韻)。下面把字引在下面,不需要認識,可以有壹個概略的印象(以下用 + 號代替這個聲符):

屋韻:

蒲木切:+毛,人+,臣+,矢+,+,禾+,木+

普木切:酉+,土+,禾+,手+,+鳥

博木切:水+,阜+,車+,女+,木+,犬+,足+,絲+,衣+,髡+,革+

沃韻:

蒲沃切:人+,臣+,金+,蟲+,車+,+鳥

燭韻:

房玉切:襆,衣+

封曲切:革+

************************************

覺韻:

蒲角切:手人+

匹角切:璞,木+,牛+,土+

這就難怪了,覺韻的5個字,怎麽能抵擋得了屋韻的32個字。而且,無論是繁體“樸”的諧聲,還是簡體“樸”的諧聲,都是在“屋”韻(蔔是博木切)。可不,今天的事實也是大家能認得的“璞”和“樸”都念屋韻了。

(周末我休息,提前發表。星期壹再見。)

主題:“樸”字的音(5)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11:59:11 08月13日

有人說,語音的特點就是“習非成是”。這話不假。前壹階段大家都因“呆dai”“呆ai”二字語音合並而議論紛紛。這二字原來的意義是有差別的。ai是死板,死心眼的意思;dai是發楞,精神不正常的意思。壹個人死板,不壹定發楞;壹個人是呆子,看問題可不壹定死板(多數時候,他不看問題),有時候呆子還會突發奇想。可是“呆子”是書面上常見字,ai是口語字,現在的讀書人又不常說這個詞,最後dai 的音就戰勝了ai 的音。(讀書人也不見得不說ai,我有壹回在課堂上聽見周祖謨先生說,“看問題也不能太ai了。”而且周先生的發音前面還帶有聲母ng。不知道是北京話的底層還是周先生特有的地方口音。可惜壹代鴻儒,轉眼之間就不在了,求教無門。)dai、ai合壹是最近剛剛發生的事,眾情洶湧。有些是歷史上的事,人們也就安之若素了。舉個例子來說,“三分之壹”現在大家都讀“fen1”,其實這個字本念“fen4”,濁聲母。吳語區的人大概還能分出來。意思是三份兒裏的壹份兒。現在大家按“分”理解,好像也講得通,然而終究不能那麽妥貼。不過硬要講妥貼,也未免太ai了;可是全然不去動腦筋,不就成了“呆子”了?(我沒有責怪的意思——難得糊塗,也許是壹種大智。)

“習非成是”也不是說故意亂念就可以,這與契機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是力量對比。寡不敵眾,優勝劣汰。從前,李白念李bo2,它怎麽能頂得住白菜蘿蔔,白布紅旗。李“伯”也就只好讓位於李白了。“樸”字的音,按語音折合該念“po”,現在大家都念“pu”,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況且這件事是由來已久的。覺韻的這幾個字到了宋代的《集韻》裏就多數有了屋韻的異讀,甚至連“樸”(簡體)也有了屋韻的讀法。所以現在還想復辟舊音,也就太ai了。

補充:《爾雅》郭註有壹個地方說明“雕”等五個詞時說:“五者皆治樸之名。”可證“樸”確實是“未治”之前的東西。

(寫到這裏,我想看官也看累了,我也寫倦了,pu3的音正好也講完了。再寫似乎膩味。暫時告壹個段落吧。)

主題:“樸”字的音(6)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10:42:51 09月04日

(有始有終吧,我還是把這《“樸”字的音》寫完。不過,以下所寫,多少有壹點學術性了,不能不表壹些態,有說錯的,有傷著的,請多包涵,也歡迎據理力爭。)

其實,不但“樸素”的“樸”來源於“匹角切”,就是其他3個音也來自於這個反切。《廣韻》的四個音,只有“匹角切”可以念“o”韻,其它的音只能是“u”韻。從那幾個死子兒的讀音被壹分為三這件事可以看出,編字典的人大概和我們壹樣,根本就不知道那3個字念什麽,只是依樣畫葫蘆,查字典畫出了那3個音,可惜畫成瓢了。

“樸刀”我沒有見過。從《現代漢語詞典》的描寫來看,大概就是壹種沒有修飾的,掄起來方便的實用刀。取名之由就是取其質樸的意思。

“樸硝”通稱“皮硝”,是用來“硝皮”的。按《辭海》關於“樸硝”的說明,粗制的“樸硝”叫“皮硝”,精制的“樸硝”叫“芒硝”,可知“樸硝”的說法是相對“芒硝”而言的,也是取其“未治”的意思。

“厚樸”倒很簡單。《廣韻》收了這個詞,就在“匹角切”的繁體的“樸”的後面。可是就連《廣韻》已經註明“上同”的“樸素”的“樸”字都已經跑到了“u”韻,它又為什麽要讀“o”韻呢?

“樸”姓既然是姓,又不是壹個常見姓,除了姓那個姓的人,別人也就不知道那是什麽音了。我們後面要說明,其實那個音也是來自於“匹角切”。

既然它們都來自於“匹角切”,又為什麽要被四分五裂呢?這根源於“樸”是個入聲字。定音人吃了個燙山芋,心裏燙的沒抓撓,臉上還得裝鎮定。

主題:“樸”字的音(7)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07:38:41 09月05日

“樸”來自於入聲,入聲在官話區的中心地帶是壹個已經死亡了的調。

可是入聲是國粹,也是士大夫搖頭晃腦的資本。俞敏先生曾回憶說:舊時念《大學》是“大學xue4之道dao3,在明明德de4”(《李汝珍〈音鑒〉裏的入聲字》,《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83年第4期)。“學”和“德”是入聲字,可以看出,為了保存國粹,我國的士大夫是多麽地甘冒佶曲聱牙於不顧。可是士大夫可以在念唐詩的時候念李白bo2,可是到了飯桌上,他也不敢把白菜說成“菠菜”。所以,這只能是壹場鬧劇。

天不作美,古入聲的清音入聲字在北京話裏散入四聲,沒有規律可循。現代科學的研究法傳入我國後,人們試圖找到規律。最早有白滌洲先生的《北音入聲演變考》(《學術季刊》第2卷第2期,1931),後有陸誌韋先生的《國語入聲演變小考》(《燕京學報》第34期,1948),走的都是統計的路子。白氏的結果是不送氣清入歸陽平,送氣清入歸去聲;陸氏的結果是不送氣清入陰平陽平差不多,送氣清入歸入陰平的更多。這真叫人哭笑不得,本以為數字總是客觀的,沒想到連這所謂客觀的數字也靠不住。

另壹條路子是領悟的路。這當然最好的成果是平山久雄先生的《中古漢語的清入聲在北京話裏的對應規律》(《北京大學學報》1990年第5期)。平山先生發現,凡動詞念陰平,名詞念上聲。不用說,這是了不起的發現。(真正的發現就是那種誰都看得見,可是誰也不知道;等到發現後,大家又覺得沒有什麽了不起,放在誰也發現得了的那種東西。——我曾經把這項成果告訴馬希文先生,馬先生感慨地說,他從各個角度對入聲字做了統計,就是沒有從這個角度統計。馬先生是五十年代北京的神童,七十年代我國863計劃的主持人,八十年代我國計算語言學的開創者。馬先生是壹位不懈的追求者,也是計算機專家。可見智者千慮,也有偶失的時候。而不諱言誤失,才不失科學家的本色。去年馬先生往生它界,謹此紀念我國這位真正的科學家。)的確,我們只要把字列在下面,大家誰都會看得出來:

吃喝說挖刮揭拍戳擦掐貼塞劈刷滴潑紮殺歇織哭出……

腳角骨鐵血曲谷雪宿(xiu3)柏塔法色(shai3)室(shi3)……

事實勝於閉著眼睛的方法。這個結果無疑是對的。(我壹點也沒有否定方法的意思,我否定的是閉著眼睛的方法。我在壹篇文章中說過,方法是客觀規律的對應物。如果妳拿來壹種方法,居然可以解決問題,那只是說,那個事物的規律還沒有用這種方法解決過,不是說那個方法是萬能的。)——不過,就我的看法,平山先生對形成原因的解釋還不能令人首肯,至少未達壹間,有壹個結還沒有解開。目前這個發現是2+1=1,還不是1+1=1,希望有誌於此的能最後解開這個語言學領域裏的哥德巴赫猜想之謎。

這就決定了,“樸”的聲調不可能折合。那麽,“樸”的那些奇奇怪怪的聲調又是怎麽來的呢?

(註:“方法是客觀規律的對應物”這句話不是我的發明,是我從課堂上聽來的。可是老師也忘記出處了。向各位請教,有誰知道這句話的原出處,感謝不盡。——niina如何?)

主題:“樸”字的音(8)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07:16:38 09月06日

“樸刀”的“樸”是第壹聲,就先從它說起。

給“樸刀”定第壹聲,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編字典,妳總要給壹個字定壹個音,不能因為不知道而空著。這是沒辦法的事。

為了給清音入聲字定音,普通話審音委員會有個規定:“古代清音入聲字在北京話的聲調,凡沒有異讀的,就采用北京已經通行的讀法。凡是有異讀的,假若其中有壹個是陰平調,原則上采用陰平,例如:“息”,“擊”。否則逐字考慮,采用比較通用的讀法。”

所以,我估計,這個陰平調就是在這樣的原則下決定的。

主題:“樸”字的音(9)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07:17:46 09月06日

“樸樹”“厚樸”念去聲,可是個開玩笑的音。

北京話沒了入聲,可就難壞了北京的讀書人。——放到現在這網上,當然沒問題,有人不是特別看不慣咬文嚼字嗎?(不過妳別看他在網上裝瀟灑,錯別字滿篇,真要給他填提職的表或者申請獎金的表,他恨不得情人給他當校對呢!)——可是那年頭的讀書人要做詩,還要押古韻,不知道入聲這輩子別想得功名,於是就有了壹個上不了臺面的理論:入聲通通念去聲。這就是第(7)節壹開頭演出的那壹場俞敏先生說的鬧劇。這和前面說的“原則上采用陰平”可以說是異曲同工,或者用現在的時髦說法,剛好是壹、二、三、四的“鏡像原則”,兩個極端交相輝映。這也就是為什麽“厚樸”“樸樹”念去聲。

主題:“樸”字的音(10)

版權所有:了了齋 原作

提交時間:07:19:16 09月06日

“piao2”是“樸”姓的專用音。朝鮮人根本不念piao2,而是念pak。如果讓漢人聽起來,就是“pa”,根本聽不成“piao2”。

其實這是北京話的老土話。“樸”字來源於“覺”韻。“覺”韻和“藥”韻“鐸”韻在中原地區念“o”韻(及其變體“e”韻),北京就念成“ao”韻。比如中原的“落luo”北京就念成“lao”;中原的“藥yue”北京就念成“yao”;中原的“學xue”北京就念成“xiao”;中原的“覺jue”北京就念成“jiao”;中原的“郝he”北京就念成“hao”;中原的“弱ruo”北京就念成“rao”;中原的“著zhuo”北京就念成“zhao”;中原的“薄bo”北京就念成“bao”。當然了,中原的“樸po”北京就要念成“piao”了(以上舉例裏,“學、覺、樸”是同韻字)。北京人和東北人是壹路的。北京人和東北人見過朝鮮人,這是他們的驕傲和自豪,他們說朝鮮人姓“piao”,別人還敢說什麽,這不,《現代漢語詞典》也就把“piao”收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