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翻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意也"

翻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意也"

壹、詩句翻譯

這句詩句的意思是:做腦力工作的人統治別人,做體力工作的人受別人統治,統治別人的人剝削別人,被別人統治的人被別人剝削,這是天下的***同法則。

用更通俗的方式來解釋,是指有些人通過腦力勞動來統治和管理別人,而有些人則通過體力勞動被別人統治和管理。那些統治別人的人會從別人那裏獲得收益,而那些被統治的人則會被別人剝削。這是當前社會的普遍法則。

二、詩句出處

?1、出處

這句話出自《孟子》中的《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章句上》是《孟子》中的壹篇,由孟子與他的弟子公都子、萬章等關於滕國國君滕文公的對話組成。該篇主要講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人格理想等。它強調了勞心者和勞力者的區別,認為勞心者能夠治理別人,而勞力者則被別人治理。同時,它也強調了統治者應該以仁愛之心來治理國家,尊重人民的基本權利和尊嚴。這篇作品是《孟子》中的重要篇章之壹,對於中國古代的政治、哲學和文化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2、原文節選

A:“以粟易械器者,不為厲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豈為厲農夫哉?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何許子之不憚煩?”

B: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

A:“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壹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3、節選譯文

A:“用糧食換器械的人,不應該是燒制陶器的,而燒制陶器的人也不應該用器械換糧食。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用器械換糧食就好像是勸農夫去燒制陶器,這豈不太難了嗎?再說許行為什麽不燒制陶器呢?為什麽不大力發揮他的技巧來制造器械呢?他本來可以到各國去遊歷,求得生存。為什麽還要與眾工匠交換,如此不怕麻煩呢?”

B:? 孟子回答說:“各種工匠的活本來就不可能邊種地邊幹的。”

A:“那麽治理國家就偏偏可以邊種地邊幹了嗎?有官吏的事,有小人的事。壹個人身上,各種工匠的活都具備,如果壹定要自己幹過之後才能使用,這不是率領天下的人都奔走在大路上了嗎?所以講:有的人動用心思,有的人動用體力;動用心思的人統治人,動用體力的人被人統治;統治別人的人剝削別人,被別人統治的人被別人剝削,這是這是普天之下通行的道理。”

4、節選賞析

這兩段話要表達的道理是:社會上有不同種類的工作,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工作,而如果每個人都去做自己不擅長的工作,那麽就會導致效率低下,浪費時間和資源。因此,社會需要各種不同類型的工作,而人們應該選擇自己擅長的工作來從事,這樣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提高工作效率,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這兩段話也強調了勞動的分工和協作,指出只有通過分工和協作,才能實現社會的繁榮和發展。

三、使用場景

這句話適用於許多場景,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社會和工作中的分工和協作的重要性,及不同類型的人的職責和作用。例如以下場景:

1.?在討論社會分工和職業選擇時,可以引用這句話來說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天賦和技能,應該根據自己的優勢來選擇職業,以達到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2.?在批評某些人沒有發揮自己的優勢,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時,可以引用這句話來指出他們的錯誤。

?3.?在討論勞動分工和協作時,可以引用這句話來強調不同工種之間的配合和協作,以達到***同的目標。

?4.?在討論領導力和管理時,可以引用這句話來說明領導者應該善於管理和領導他人,而不是過度勞累自己去幹所有的事情。

四、相關拓展

與“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壹樣強調社會分工的不同和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以及不同類型的工作和職業之間的分工和協作的名句還有很多,例如:

“勞心者使人,勞力者使於人。” — 《左傳》

“有官有職有人有祿,有職有官有行有祿。” — 《墨子·尚賢上》

“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 — 《孫子上兵法》

“事在人為,天不負苦心人;事在人為,有誌者事竟成。” — 《新兒女英雄傳》

“君子勞心,小人勞力。” — 《左傳》

“腦力勞動者是創建世界的元勛,體力勞動者是這個世界的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