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移民來到澳洲,人們要占用更多的土地來發展農業、畜牧業,他們把袋狼看作可恨的敵人,因為這種動物對他們的羊群是個巨大的威脅。雖然有許多綿羊其實是被狗吃掉了,但是人類卻遷怒於袋狼,政府也加入到這場對袋狼的大圍剿中。1888年,澳政府為了發展畜牧業,懸賞獎勵捕殺袋狼多的人,於是袋狼家族的厄運從此開始……最後壹只野生袋狼於1939年死於非命。
1948年,隨著霍巴特動物園壹只瘸腿袋狼的壽終正寢,這壹原本龐大的家族體系從此在地球上銷聲匿跡。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人們直到近年來才意識到袋狼是壹種需要保護的動物。1966年,在塔斯馬尼亞島的西南,人們懷著壹絲希望為可能尚存的袋狼設置了壹個保護區。但澳大利亞政府建議去除這個保護區,因為這種物種已經不復存在。失去的往往是最珍貴的,我們不能再讓歷史重演!
曾在澳洲塔斯馬尼亞島繁衍壹時的袋狼因為人類濫殺,在70年前絕跡。生物學家決定利用自標本取得的DNA樣本進行生物克隆計劃,希望讓袋狼重現地球。
在澳洲波諾隆公園野生動物中心的入口附近擺有1小張動物毛皮,旁邊的說明顯示這是袋狼(Tasmania tiger)的毛皮。但事實上澳洲早已看不到這種動物的蹤跡了。
澳洲壹群生物學家相信,已絕種70年的袋狼可望再度重現地球;因為他們已經找到這種動物的細胞去氧核醣核酸(DNA)物質,目前正進行生物克隆計劃。
袋狼的英文名稱雖有“虎”字,但其實並非貓科動物,而是壹種和袋鼠同樣屬於有袋動物的生物。根據文獻記載,袋狼最後壹次出現在世人眼前是在1936年,不過這只“末代袋狼”卻被人類捕殺身亡。從此以後,人們只能在博物館的展覽或神話故事中追悼袋狼了。
這群科學家在澳洲壹處博物館的標本取得袋狼的DNA取樣。這只6個月大的袋狼標本自1866年起就浸泡在酒精溶液中保存。博物館館長亞克爾(Mike Archer)表示,他從15年前就深信這個標本將是袋狼重現地球的關鍵所在;不過壹直到1997年英國科學家成功完成克隆羊桃莉(Dolly)的計劃後,他的夢想才終於能夠實現。
盡管約有半數的科學家認為這個計劃可能會失敗,但亞克爾樂觀相信,袋狼重現地球不再是假設性的夢想,而是何時成真的問題。雪梨的壹群科學家今年4月從這標本中取得心臟、肝、肌肉和骨髓的取樣,開始研究這種動物的基因密碼。壹旦研究人員還原受損的標本基因密碼,就會將基因的藍圖植入袋狼的近親袋獾(Tasmanian devil)或袋食蟻獸(Numbat)的卵子中進行培育。
雖然目前世界許多地方都有克隆絕種動物的計畫,但澳洲的袋狼克隆計畫是第壹個能夠取得良好品質DNA樣本的研究計畫。不過由於克隆工程繁雜,亞克爾估計,還需要10到15年時間才能讓袋狼重新出現在世人眼前。
根據現存於德國和瑞士的袋狼標本與照片,袋狼是種看起來像狗的有袋動物,皮毛呈棕褐色,背部下方和臀部有黑色條紋,尾巴則像袋鼠壹樣粗大。而且就像遠親袋鼠、近親袋獾壹樣,雌性袋狼會用腹部的袋狀構造養育小袋狼。
袋狼曾分布在澳洲大陸和新幾內亞島。不過自從人類約在六千年前將野狗引進新幾內亞後,這裏的袋狼就此絕跡。當英國白人前往澳洲拓荒時,只曾在東南方的塔斯馬尼亞島上看過袋狼的蹤跡。不過這些拓荒者卻把袋狼當成敵人消滅,因為袋狼會獵捕羊和其它田莊豢養的動物。澳洲拓荒者從1888年起開始以獎金懸賞袋狼的頭後,獵殺袋狼就成為當地的賺錢行業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