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門檻效應,也叫“得寸進尺效應”。這壹效應由兩名心理學家——弗裏德曼、弗雷瑟提出。
在1966年,他們進行了壹個“無壓力的屈從—登門坎技術”的現場實驗。
實驗中,心理學家們讓助手來到某居民區,隨機訪問幾戶家庭主婦,請求她們幫個小忙,將壹個標有“安全駕駛”的提示招牌掛在自家的窗戶上,這個招牌較小,也並不影響美觀,所以,大部分家庭主婦都爽快地答應了。
壹段時間之後,助手再次來到這個居民區,這回,他想要讓那些之前答應掛招牌的家庭再換上壹個很大而且不太美觀的招牌,結果大部分的人依然都接受了這個請求。
與此同時,有人來到另外壹個居民區,向幾個家庭主婦直接提出在自家窗戶上掛那塊大且不美觀的招牌,但是,這壹次,80%的人選擇了拒絕。
根據實驗,研究者得出了壹個結論:人如果接受了他人壹個小小的請求,為保持形象的壹致,他很有可能會慢慢地接受越來越大的要求。這就像登門檻壹樣,壹步壹臺階,循序漸進,才有可能到達高處。這就是“登門檻效應”。
登門檻效應的日常應用:
登門檻效應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很多,除了開頭我們提到的買衣服之外,別人找妳借錢時,也會經常運用這壹效應。
比如說,借錢的人首先可能會問妳借壹筆小錢,這個時候妳也許很容易就借出了,之後他可能還會多次問妳借,在不知不覺中,妳借錢的數額就非常巨大了。
但是,如果他壹開始就問妳借這麽多錢,妳很大的可能不會借的。
逛街的時候,很多店面會拿著自己產品在店外營銷,比如,壹家護膚品店的銷售員會跟妳說:“我們家有免費的面膜可以試用,我來給妳試試吧!”
試了之後,銷售員就會邀請妳進店看看,繼續讓妳試用別的產品。
經過壹系列的試用之後,她就會誇贊妳試用之後的效果,還會告知妳現在這個產品在做某種活動,讓妳產生效果好且劃算的心理,在店員的勸說中,妳不知不覺就買下了她們家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