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佛珠的梵文表達方式是什麽

佛珠的梵文表達方式是什麽

佛珠《佛光大辭典》認為,“佛珠”的梵文原語凡有四種表達方式,今天允典小編就簡單的介紹壹下佛珠的梵文表達方式。 (1)pasaka—mala,音譯是“缽塞莫”,意譯作“數珠”。 (2)aks!a—mala,音譯是“阿叉摩羅”,意譯作“珠髪”。 (3)japa—mala,音譯是“渣巴摩羅”,意譯作“念誦髪”。 (4)aks!a—sutra,音譯是“阿叉修多羅”,意譯作“珠之貫線”。 此中梵語mala是“髪”的意思。通常來講,佛珠的最初起源是由於古印度人愛美,有用瓔珞髪條纏身的風尚,而正是這種風尚的沿襲,逐漸演變成後世佛珠的使用。 在印度西北地方所發掘之“龍王歸佛”雕像中,有壹尊首懸佛珠之婆羅門像,此雕像被推定為公元二世紀左右之作品,所以當時佛珠的使用已風行於婆羅門之間。 佛教使用佛珠的時代,在婆羅門教(二世紀)之後。《木槐子經》中這樣記載了佛陀對波流離王的開示:“佛告王言: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穗子壹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臥,恒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摩、僧伽名,乃過壹木穗子;如是漸次度木穗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若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無諸諂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樂行。若復能滿壹百萬遍者,當得斷除百八結業,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斷煩惱根,獲無上果。……王大歡喜,遙向世尊頭面禮佛說:大善!我當奉行。即敕吏民營辦木穗子,以為千具,六親國戚皆與壹具。王常誦念,雖親軍旅,亦不廢置(《佛說木穗子經》,《大正藏》卷壹七)。”由此可知,波流離王在聽到佛陀的開示之後,便開始用木穗子來制造佛珠,持念佛法僧三寶之名,用以消除煩惱障和業報障。這應是佛教當中佛珠最初的起源了。 除了了解佛珠梵文表達方式之外,我們也簡單的介紹壹下佛珠的功效:驅邪護身,提升自信,堅強毅力,散發佩戴者個人魅力,有助於戒除邪淫,長壽之石。佩戴者可得到這些佛菩薩的加持。即使是看到接觸到都能結善緣種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