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證春菇生產的順利進行,除應實施土層處理和發菌管理外,還應註意協調溫度、濕度和通風三者之間的關系。
(1)溫度管理春菇的管理工作較秋菇困難,其特點是春季氣溫變化幅度大,溫度變化趨勢由低向高,與蘑菇的生長規律相反,且溫差變化較大。比如在長江流域,3月上中旬溫度低時僅僅0℃,高時可達20℃以上,4月份經常出現25~30℃的高溫天氣。因此,春菇管理上,在前期可以參考越冬管理的有關要求,抓好提高和保持菇房溫度的措施,調水不可過早,床面不能過濕,防止春寒對菇房的襲擊,在陽光明媚的中午,菇棚可采取內部加遮蔭網,外部適當揭開覆蓋物,利用塑料薄膜吸光提溫,通風換氣也要安排在中午氣溫高時進行,盡量減少菇房內溫度的波動。越冬菇房配置的增溫防寒設施,在早春氣溫尚未穩定時,不要過早拆除,以利於菇房保溫增溫。長江流域4月中旬、北方地區5月上中旬以後如出現25~30℃高溫,白天要少通風或不通風,夜間多通風,或在通風口懸掛濕布條;此外,可給菇棚或菇房加蓋草簾,或在地面潑灑冷水,出菇比較旺盛的菇房也可酌情添加冰塊,盡量降低菇房溫度,以防高溫死菇,為春菇贏得較多的出菇時間。(2)春菇水分調節水分調節是否合適是春菇豐歉的關鍵。特別是北方地區春季幹燥多風,菇床經漫長的冬季而失水較多,對水的調節要求也就更高。
春菇期間氣溫由低到高,出菇由少到多,蒸發量和吸水量也逐漸增加,因此用水量也要隨之逐漸增加。經過越冬管理後,蘑菇菌絲的活力較低,前期氣溫低出菇量也不大,因而春菇菌床調水不可過早、過重。調水過早出菇反而推遲,影響產量;調水過重容易造成菌絲退菌,嚴重可引起培養料腐爛。春菇開始調水的早晚、多少與菌床的越冬狀況密切相關,應掌握以下原則:①對於幹過冬的菌絲健旺菌床,調水可適當提早。北方地區可提早到3月初,並采用噴重水的方法;南方地區在2月中旬前後,氣溫8℃時進行調水。調水時可結合5%的石灰澄清液噴澆菌床,要求水滲到床底,用水量為每平方米5~9升,分2~3天調完,然後保溫、保濕10~15天。待床面有新生蘑菇菌絲後,再噴1次催蕾促菇水,5~7天後即可見新生菇。②對於濕過冬的菌絲細弱菌床,調水要晚壹些,不可采用噴重水的方法,須勤噴輕噴,緩慢增加土層水分,待氣溫穩定菌絲萌發後,再增加用水量,促進出菇。(3)翻床措施近幾年來,有的蘑菇生產者針對壹些特殊情況又總結出“蘑菇翻床”管理措施,即將菇床培養料顛翻過來,使下層培養料朝上,然後再覆土出菇的方法。壹是在菇床傾倒坍塌的情況下,可將培養料移至新菇床重鋪,經7~10天菌絲即恢復生長,而且菌絲健旺,這與新菌床透氣大或機械刺激菌絲有關,覆土後可正常出菇;二是菌床內有隔層,如培養料過於黏濕厚重,或噴水過量,菌絲因缺氧窒息而萎縮,造成“黑層”或下層培養料不能充分利用,或是不小心噴水過重,使覆土層與培養料層之間形成“夾心餅幹”,菌絲短時間內不能重新恢復、爬土,這種情況就需要翻床拌料,重新覆土出菇。有關試驗表明,蘑菇菌絲可以從80厘米或更深的深處的培養料中吸取養分,並輸送到表層供子實體利用。按國內菌床料層的厚度,不存在菌絲吸取不到下層養分的問題,因而後期翻床拌料並不能增加營養而提高產量。只有在上述特殊情況下,不得不翻床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