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奧斯卡與葛萊美的區別

奧斯卡與葛萊美的區別

簡單來說,前者是電影獎項,後者是音樂獎項

奧斯卡的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27年設立,每年壹次在美國洛杉磯舉行。

1927年5月,美國電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萊塢發起組織壹個“非贏利組織”,定名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 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縮寫為A.M.P.A.S.)它的宗旨是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的進步。學院決定對優秀電影工作者的顯著成就給予表彰立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

學院獎的獎杯是壹個小金人,據說某年壹個小女孩向學院獎組委會提出這個小金人和她的叔叔奧斯卡長的很像,從那以後,“學院獎”逐漸被“奧斯卡金像獎”所代替。

“格萊美”(GRAMMY)是英文Gramophone(留聲機)的變異諧音。以它命名的音樂獎迄今已有40多年歷史,其獎杯形狀如壹架老式的留聲機。1957年,美國洛杉磯壹批音樂人和唱片公司管理人員倡議成立壹個代表音樂制品藝術和科學的機構,並通過這個機構鼓勵有才華的音樂家、歌手及幕後音樂制作人員。美國國家錄音藝術與科學學會(簡稱錄音學會)及名為格萊美的音樂獎因此誕生。首屆格萊美音樂獎於1958年頒發,以後錄音學會每年舉行壹次頒獎儀式,獎項也由最初時的26項增加到28大類***101項。

格萊美獎有三打特點:

1)權威性——美國錄音學會是壹個由眾多資深音樂人組成的機構,已在美國各地設置了12個地區分會和壹個制作人與工程師分會,目前會員超過萬人。歌唱家、演奏家、詞作者、作曲家、指揮、攝影、解說詞作者以及音樂錄像片制作人等15類專業人員均可申請擔任評委,但只有那些至少已有6件作品出版發行的人才有資格擔任此職。沒有真才實學和對音樂事業缺乏執著追求的人壹般是進不了評委會的。由如此眾多資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委會理所當然地會受到音樂愛好者的信任。

2)公正性。格萊美音樂獎的評選有壹套十分嚴格的制度和程序。被推薦的作品必需選自當年。作品推薦上來後,首先要經過來自音樂界各領域的150多名專家篩選和資格確認,而後進行分類。除需由特別提名委員會投票的作品外,初選合格的作品要全部送交評委進行第壹輪投票。但每個評委只能從其中挑選自己專精的9項進行投票,當然他們還要投票選出當年的年度唱片、年度專輯、年度歌曲和年度新人4個獎項。初評後的名單再交評委進行第二輪投票,每個評委的投票權除4個基本獎外,只能選擇8個獎項進行投票。這些嚴格的措施有效地保證了評選的公正性。

3)廣泛的影響性。格萊美獎問世之初並沒有多大名氣,是電視幫了忙。電視不僅將格萊美原本刻板的頒獎儀式變成了豐富多彩的音樂節目,還通過向全球直播極大地提高了格萊美音樂獎的國際知名度。大量歐美歌壇巨星登臺獻藝,加上美國人擅長運用的舞臺藝術和技術手段,更使格萊美的頒獎儀式成了風靡世界的娛樂活動。今年2月舉行的第44屆格萊美頒獎晚會就吸引了全球170個國家的約17億觀眾收看。

另外,電影方面的獎項在國際上比較有影響的還有:

柏林電影節——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1951年創辦於當時的西柏林,每年壹次,2~3 月間舉行,為期兩周。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主要活動有 :① 舉行影片比賽評獎,設有金熊、銀熊獎,評委會特別獎,分別授予最佳影片、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等;②舉行會外放映;③舉辦回顧展;④開設電影市場;⑤舉辦宣傳品展覽。80年代後,平均每年有30~40個國家參加,放映影片近 300 部。

中國的國際知名的大導演大多都是通過這個電影節為世界影壇所知,譬如張藝謀就有《紅高粱》和《我的父親母親》得過獎,近幾年,柏林電影節有很多中國電影、導演和演員拿過獎,譬如《圖雅的婚事》、《十七歲的單車》和今年的《青紅》。

嘎納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財務因素,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日漸穩定,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戛納電影節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 在短短雙周之內,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壹種註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壹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分,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上映,且“導演雙周”及“壹種註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張曼玉和梁朝偉都曾獲得過戛納影後或影帝。張藝謀、陳凱歌都曾經在戛納電影節上有所斬獲。

威尼斯電影節——始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壹個電影節,但此後間隔1年,於1934年舉辦了第2屆.1943年-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壹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辦.1969年-1978年,電影節雖仍在舉辦,但未評出正式大獎,其中1973年、1977年、1978年停辦。第34屆(1969年)取消評獎、第35屆(1973年)取消評獎。1973年,電影節更名為“意大利電影評論日”,1975年又改名為“雙年電影節”,1979年恢復正常舉辦,1980年恢復“金獅獎”。第壹屆威尼斯電影節***有20多部影片參展,***設7個獎項,包括最受喜愛女演員獎、最受喜愛男演員獎、最佳原創故事獎、最佳導演獎、最感人電影獎、最有趣電影獎和最佳技術獎。第壹屆威尼斯電影節是由觀眾投票選出喜歡的電影和演員,沒有固定的評委會。 從1934年開始,威尼斯電影節開始趨於穩定,並於每年的8月底9月初舉辦。但威尼斯電影節曾壹度被意大利法西斯政府所控制,獎杯叫“墨索裏尼杯”。也因此緣故,威尼斯電影節從1938年到1942年的評獎不為後人承認。但於1942年後開始趨於穩定且權威。

去年李安導演的《色,戒》就在威尼斯電影節上得到了最佳影片和最佳攝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