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欣(拼音:xīn),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1]。最早見於篆文[2]。本義是指歡欣、喜悅,後引申指愛戴,又由此引申指賞慕。
2、形聲字。《說文》:“欣,笑喜也。從欠,斤聲。”欣、忻、訴、昕,並當為壹字之分化,為同源字,並有喜樂之義。欣字形體最早見於戰國古文字(秦),用法也習見於戰國文獻。沈濤說文古本考:“《史記萬石君傳》:訴訴如也。晉灼日:許慎雲古欣字也。是古本此字有重文訴字,今本奪之,而於言部別出訴字。”桂馥義證:“本書:聽,笑兒(貌);訴,喜也。《釋詁》:欣,樂也,或作忻。”清俞樾《群經平議》:“竊疑經文熏熏、欣欣字當互易。公屍來止欣欣,言公屍之和悅。旨酒熏熏,此熏字乃薰之假借。旨酒熏熏,言酒香也。”如果此處之欣欣確為喜樂之義,說明欣這個詞在西周時代就有了,但欣這個字未必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