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unsplash)
這家德國芯片制造商亞太區總裁兼董事總經理蔡誌雄在接受《日經亞洲》采訪時表示,除了芯片行業的周期性復蘇之外,還有“結構性動力”。
他說:“妳可以看到,各國都在投資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陽能電池板,它們需要半導體。數字化正在推動需求,以及雲數據中心服務器的安裝,以及5G和物聯網邊緣計算的推出。這些領域將繼續刺激全年的半導體需求。”
他指出,壹輛電動 汽車 使用的的半導體數量是壹輛內燃機 汽車 的兩倍,他表示前景樂觀。“現在電動車在 汽車 總數中只占壹個很低的比例。想象壹下,在未來10到20年內,或許會增長10倍以上。”
對於 汽車 和其他領域持續存在的芯片短缺問題,蔡誌雄表示:"至少還會持續幾個月。"他指出,根據產品類型和制造芯片所需的步驟數量,生產時間可能會達到4到6個月。
他說:“產能擴張不可能壹蹴而就......例如,要建造壹個工廠、安裝壹個潔凈室,妳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要把半導體設備投入使用,壹般需要15個月。”現在業內人士都在擴大投資,“我們可能會在今年年底,當然也可能在明年年初看到壹些曙光。”
他指出,英飛淩正在馬來西亞西北部的居林等壹些基地擴大功率半導體的產能。他說,對於後端流程,如封裝和測試,該公司“將繼續投資馬來西亞馬六甲工廠的產能”。
英飛淩是壹家主要的半導體制造商,在截至9月的本財年,該公司已將其計劃的資本投資額提高到16億歐元(約合122.9億人民幣),而此前的指導意見是14億至15億歐元(約合107億至115億人民幣)。該公司沒有透露其投資預算中有多少將用於亞洲。
除去日本和大中華區,這家德國公司在亞太地區的9個國家有業務,包括印度、馬來西亞和韓國。在截至2020年9月的上壹財年,該地區占公司總收入的15%。
在新加坡地區總部,英飛淩最近啟動了壹項人工智能中心計劃,旨在對新加坡的1000多名員工進行人工智能技能培訓,並改進其工作流程。
蔡誌雄說,培訓從2月開始。“重要的是要了解人工智能是什麽,不是它能為妳做什麽,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員工那裏獲得想法,即他們認為他們的工作中哪些部分會從人工智能的應用中獲得好處。”
疫情已經擾亂了許多跨國公司的供應鏈,但蔡誌雄表示,他的公司沒有必要改變自己的供應鏈。英飛淩將成品運到其位於新加坡的區域分銷中心,以使新加坡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大部分聯系。
蔡先生淡化了去年11月15個亞太國家締結的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對芯片行業的影響,他認為,“對半導體的影響微乎其微”,他表示,芯片被視為組件,大體上不受對半成品和模塊征收關稅的影響。
(加美 財經 專稿,抄襲必究)
#芯片#、#半導體#、#可再生能源#、#電動 汽車 #
作者:張福子
責編:劉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