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超化吹歌的歷史考證

超化吹歌的歷史考證

鄭州是中國商代的國都,再看新密市超化這個地方,流淌了幾千年的溱河和洧水孕育出太多的文明,超化吹歌就是在這片獨特環境下產生的。

錢林申,退休前是新密市文化館館長,長期從事超化吹歌研究工作,他說:“北魏時期,奴隸社會崩潰,好多樂奴被貴族家庭遣散,有的樂奴生活沒有著落就到寺廟裏。因為寺廟要宣傳他們的教義,這些樂工就到寺廟落腳,所以寺廟裏就有大型樂隊,保持了宮廷音樂風貌。”

當地史誌記載:“超化吹歌師承於唐宋時期的宮廷音樂。明朝景泰年間,壹位祖籍密縣的翰林告老還鄉後,前往排名中國名剎十五位的超化寺參拜,將吹歌技藝傳授給這個寺的僧人。明朝末期又由超化寺中僧人傳給了當地百姓,從此流傳漢族民間。”中國十年動亂期間,超化吹歌面臨失傳,老藝人張振恒想盡壹切辦法,在老夥計們的幫助下,將樂器保存了下來,可是前前後後,超化吹歌18年沒有演奏過。1978年錢林申重新發掘、整理,讓吹歌死而復生,對超化吹歌他可謂情有獨鐘。

吹歌的主要樂器叫“管子”,翻開《辭海》,書中對管子的解釋是:商代就有,以木制、竹制為主,唯獨超化吹歌的管子以純黃銅精鑄而成,專家將它稱為“古代中國民族樂器活化石”。

超化吹歌隊伍中要同時有兩支管子,壹個高音,壹個低音,這在全中國的吹歌中都是絕無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