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僧人守溫參考梵文字母,提出三十個漢字代表聲類,宋人又增加六個字,***得三十六,當時即稱為 “三十六字母”,簡稱“字母”,意為 “壹切文字之母”。三十六字母本來是用來表示中古漢語聲母的,後來,古音韻學也采用這些字母來表示上古聲母系統。三十六字母是: 見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徹澄娘幫旁並明非敷奉微精清從心邪照穿床審禪影曉匣喻來日。其發音部位,據 《康熙字典》所載口訣: “見溪群疑是牙音,端透定泥舌頭音,知徹澄娘舌上音,幫旁並明重唇音,非敷奉微輕唇音,精清從心邪齒頭,照穿床審禪正齒,影曉匣喻是喉音,來日半舌半齒音,後習學者自明分。” 三十六字母是以唐宋語音為基礎歸納出來的中古聲母系統,與上古音和現代語音,其分合都很不相同。如清代學者錢大昕就證明 “古無輕唇音” 和 “古無舌上音”,章太炎又提出 “娘日歸泥” 之說。也就是說,上古漢語實際上只用得著二十六個聲母。現代漢語的聲母,據 《漢語拼音方案》,也只有二十壹個,三十六字母中的壹些聲母,如端定、幫並、非敷奉、影喻、曉匣邪、徹澄穿床等,在現代漢語中發音就沒有任何區別。但三十六字母的創立,卻使宋代以後的音韻學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