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的任何壹種病害,其實只要掌握了其發病規律,那麽防治起來就變得相對容易壹些,對於番茄的細菌性斑疹病也是壹樣。下面就番茄斑疹病的病原生態、傳播途徑、發病癥狀、診斷要領及防治方法做詳細介紹。
壹、番茄斑疹病病原生態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的病菌可在作物殘體、不同種的雜草(尤其是茄科雜草)等植株內或葉表、土壤中、田間自行生長的番茄植株、種子等處殘存。若病菌殘存在田間患病的植株體內,可存活6個月;如果殘存在上茬留下的自生番茄植株內,並被埋入土中,則可以存活2個月。這些余留的帶菌植株及殘體,只要田間存在新種植的寄主作物或雜草,那麽病菌就會再次群集至寄主植物的根圈或葉表,造成感染。因此,田間的自生番茄植株以及上茬的殘留都是病原菌初次感染的主要來源。
二、番茄斑疹病傳播途徑
病原菌可借由風吹、雨水飛濺的方式進行傳播,或可借由動物、人、昆蟲、農具、土壤粒子以及水源汙染等傳播。另外,若以噴灌方式栽培番茄,將有利於病菌在田間傳播,並且是重要的傳播源。另外,種子不但可以給病菌提供越冬場所,也可攜帶斑點病菌做長距離傳播,而且半點病菌可在種子上殘存16個月之久,在12~36℃的溫度環境下都可以生長。氣溫在20~25℃及連陰多雨的天氣最容易感病。
三、番茄斑疹病的發病癥狀
可感染番茄的莖、葉、葉柄、花瓣、果實等。
葉片染病:在番茄葉片上發病初次呈小的水浸狀病斑,邊緣明顯,病斑略下陷,逐漸由黃色或淡綠色變為褐色,最後當壞疽時中央形成褐色或灰色,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形斑點。葉片染病後,容易產生落葉現象。果實染病:果實染病後形成小的水浸狀黃色病斑,之後轉為灰色,並且為瘡痂狀,不論整個斑點是下陷還是突起,病斑的中央均下陷而外圍突起,有時周圍有黃白色暈環,病斑點通常很淺,但也可能伸入果壁。莖、葉柄、花梗及萼片染病:都會形成灰褐色、圓形到長圓形的淺斑。如果病原菌是由葉緣的水孔入侵,則會造成水浸狀病斑,和軟腐病菌危害的癥狀有點相似。四、番茄斑疹病的診斷要領
果實上的特殊病癥可作為田間診斷的依據。葉部病斑容易於其它葉部病害混淆,例如早疫病和灰斑病等。在田間須註意細菌性斑點病的病斑無同心環紋且顏色較深,在葉片上的分布較不均勻。
五、番茄斑疹病的防治辦法
1、基本方法
(1)栽種抗病品種
選用抗病品種進行栽培是防治番茄斑疹病的基礎。選用清潔的種子或不帶病菌的幼苗進行定植。
(2)田間管理
采用配方施肥技術,使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合理灌溉,避免澆水過量,棚室澆水改在上午,適時防風,防止濕度過大。
(3)註意田間衛生
及時收集病殘體並帶出園進行深埋或燒毀。
2、藥劑防治
(1)防病初期噴灑堿式硫酸銅、琥膠肥酸銅、絡氨銅水劑、可殺得可濕性粉劑、靠山水分散微顆粒劑、加瑞農可濕性粉劑等,隔10天左右噴1次,才收前3天停止用藥。
(2)、發病初期開始噴灑甲基硫菌靈、多?硫懸浮劑、復方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多菌靈+百菌清可濕性粉劑,隔10天左右噴1次,連噴2~3次。具體濃度可在當地農藝師的指導下嚴格進行操作。
對於番茄斑疹病的防治,仍然是以預防為主,如果田間管理上下足了功夫,防治就已經成功了壹半。如果植株已經感染,就應及時采取藥劑來進行防治,以免造成大面積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