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有沒有關於斯賓諾沙更詳細的介紹?

有沒有關於斯賓諾沙更詳細的介紹?

個人生平

(Baruch Spinoza ,1632年11月24日—1677年2月21日)荷蘭哲學家。後改名為貝內迪特·斯賓諾莎(Benedictus Spinoza)西方近代哲學史重要的理性主義者,與笛卡爾和萊布尼茨齊名。他出生於阿姆斯特丹的壹個從西班牙逃往荷蘭的猶太商人家庭。他的父母親以經營進出口貿易為生,生活頗為寬裕,斯賓諾莎也因此得以進入當地的猶太神學校,學習希伯來文、猶太法典以及中世紀的猶太哲學等。他也接受了拉丁語的訓練,而正是憑借著拉丁語,斯賓諾莎得以接觸笛卡爾等人的著作。他也由此漸漸脫離所謂正統的學說範圍,1656年因反對猶太教教義而被開除教籍。他最後搬出猶太人居住區,以磨鏡片為生,同時進行哲學思考。1670年移居海牙,斯賓諾莎此後壹直過著隱居的生活。1673年有人提供他海德堡大學哲學系的教職,條件是不可提及宗教,不過斯賓諾莎婉拒。他在45歲時就去世。

哲學思想

哲學上,斯賓諾莎是壹名壹元論者或泛神論者。他認為宇宙間只有壹種實體,即作為整體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壹回事。他的這個結論是基於壹組定義和公理,通過邏輯推理得來的。斯賓諾莎的上帝不僅僅包括了物質世界,還包括了精神世界。他認為人的智慧是上帝智慧的組成部分。斯賓諾莎還認為上帝是每件事的“內在因”,上帝通過自然法則來主宰世界,所以物質世界中發生的每壹件事都有其必然性;世界上只有上帝是擁有完全自由的,而人雖可以試圖去除外在的束縛,卻永遠無法獲得自由意誌。如果我們能夠將事情看作是必然的,那麽我們就愈容易與上帝合為壹體。因此,斯賓諾莎提出我們應該“在永恒的相下”(sub specie aeternitatis)看事情。

斯賓諾莎提出以實體、屬性與樣式為中心的自音論唯物主義世界觀,具有壹定的唯物主義觀點,並披上泛神論的外衣,同時又具有豐富的辯證法因素。強調自然界的壹切都是必然的,主張“必然性的認識”就是自由。認為感性知識不可靠,只有通過理性的直覺與推理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知識,是唯物主義唯理論的主要代表之壹。

在倫理學上,斯賓諾莎認為,壹個人只要受制於外在的影響,他就是處於奴役狀態,而只要和上帝達成壹致,人們就不再受制於這種影響,而能獲得相對的自由,也因此擺脫恐懼。斯賓諾莎還主張無知是壹切罪惡的根源。對於死亡的問題,斯賓諾莎的名言是:“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關於死的默念,而是對於生的沈思。”他的壹生也徹底地實踐了這句格言,對死亡壹直十分平靜面對。

斯賓諾莎的哲學體系對之後17世紀的科學運動的意義在於其決定論的解釋,為此後的科學壹體化提供了藍圖。他對後來的哲學家,例如謝林、費爾巴哈、馬克思等人都有過影響。

主要著作

斯賓諾莎的著作中最偉大的莫過於《幾何倫理學》(Ethica Ordine Geometrico Demonstrata,簡稱《倫理學》),該著作壹直到斯賓諾莎死後才得以發表。該書是以歐幾裏得的幾何學方式來書寫的,壹開始就給出壹組公理以及各種公式,從中產生命題、證明、推論以及解釋。他的其他重要的作品包括了《神學政治論》(TractatusTheologico-Politicus)、《政治論》(Tracta Atus Politicus')、《哲學原理》、《理智改進論》等。《神學政治論》的主題是聖經批評與政治理論,而後者則只談政治理論。

紀念文章

附:《西方思想巨人(壹):斯賓諾莎》

作者:佚名

在紀念他兩百周年忌日的時候,人們開始募捐為他建壹尊全身像,捐款來自世界各地受過教育的人。從來沒有哪壹座紀念碑是建造在如此寬廣的愛的底座上!

在西班牙的摩爾人被斐迪南地於1492年占領格林納達後,離開伊比例亞半島,西班牙實行驅趕異教徒地政策,在西班牙地猶太人又開始了壹次從聖殿被毀以來的民族大遷徙。這些人在寬宏大量的荷蘭找到了居所。這些人中有壹個來自葡萄牙的家庭,主人叫 埃· 斯賓諾莎 。

1598年,猶太人在阿姆斯特丹建起了第壹個猶太教堂。75年後,他們又建立了歐洲最宏偉的教堂。當時他們的基督教鄰居還在幫助他們。 烏列.阿.科斯塔 ,壹個滿腔熱情的小夥子,受文藝復興時期懷疑壹切的影響,寫了壹篇論文,猛烈攻擊來世的信仰。這並不壹定違背了古老的猶太教義,但猶太教會卻強迫他當中否定自己的觀點,以免引起當地基督教會的反感。悔過的方式是要求這位高傲的年輕人橫臥在猶太教堂門口,讓集會的教眾依次從他身上跨過。 烏列回家寫了封譴責他的迫害者的遺書,然後舉槍自殺了。

這件事發生在1640年,當時 巴魯克·斯賓諾莎 ―――-近代“最偉大的猶太人”和最偉大的哲學家――――還是壹個八歲的兒童,也是猶太教眾當中惹人喜愛的學生。

巴魯克·斯賓諾莎的父親是經營有道的商人,但 巴魯克·斯賓諾莎喜歡在猶太教堂裏度過他的時光,學習本民族的宗教和歷史。長者們壹致認為他是新的士師:彌賽亞!

摩西的上帝和宇宙同壹的觀念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克雷斯卡斯也相信,物質的宇宙就是上帝的形體。阿維羅伊認為永恒不具有人格。斯賓諾莎讀書越多,想的越多,他單純的確信就變成了越來越多的疑惑。

他的好奇心促使他去閱讀基督教的思想家們關於上帝和人類命運的著作。他開始跟壹名叫凡·丹·恩德 的荷蘭學者學習拉丁文。他的新老師有個美麗的女兒,他從拉丁文那裏奪走了斯賓諾莎的感情;在這麽漂亮女子的誘惑下,現在的大學生也會不為艱難地學習拉丁文。但是這位妙齡女郎愛錢財甚於愛情。當另壹位求婚者帶著昂貴的禮物到來時,她便對斯賓諾莎失去了興趣。毫無疑問,斯賓諾莎就在那壹刻成了哲學家。

當時,哲學上的“三百年戰爭”已經開始,笛卡爾、萊布尼茨、休謨、康德先後加入,這場戰爭既促進又踐踏了近代哲學。笛卡爾認為,在上帝給了最初的推動後,天文地理以及所有的非精神進程,都可以用壹種最初以分散形式(猶如拉普拉斯和康德的“星雲假說”)存在的均質實體來解釋;並且,各種生物的運動,都是壹種機械運動。整個世界,以及每個軀體都是壹部機器。但是,在世界之外還有上帝,軀體裏還有靈魂。

笛卡爾停在了這裏;斯賓諾莎滿懷渴望的向前走去。

1656年,他被指控又異端言論而被召喚到猶太教會的長老們面前。長老們許諾給他提供500英鎊的年金,要他保證起碼在外表上忠誠於他的教會和宗教。他拒絕了這個條件,1656年7月27日他被按照希伯來儀式中的壹整套陰森的程序開除了教籍。

斯賓諾莎平靜的接受了現實,他的父親催促他離開家庭,他的姐姐想從他的手裏騙走那點少的可憐的繼承權。壹些急切表現自己虔誠的教徒企圖殺死他。他搬到了阿姆斯特丹外奧特德克魯的壹個幽暗的閣樓,起初他在範·登·恩德的學校裏教書謀生。後來改行打磨光學鏡片。5年後他搬到萊頓附近的萊茵斯堡,現在那條街以哲學家的名字命名。他在那過著簡樸的生活,壹刻不停的進行思考。有多次在房間壹呆就是兩三天,不見任何人。

在萊茵斯堡的5年間,斯賓諾莎寫出了《知性改進論》、《用幾何方法證明的倫理學》。在他死後十年《倫理學》才得以面世。同時還有他的《政治論》和《論虹》。

斯賓諾莎生前發表的只有《笛卡爾哲學原理》和《神學政治倫》,剛壹問世就被列為禁書,但是人們把它偽裝成醫學書和歷史故事。有很多人寫出長篇巨著來批駁他, 克來諾斯還提到過壹本批駁他的書,說是“永不磨滅的無價之寶”―――但是現在就剩下這句評語。

巴魯克· 斯賓諾莎壹直受到公開的指責和收到大捆的批評信。但是也有好消息:惠更斯、萊布尼茨、奧頓博格、謝恩豪斯這些知識界的精英向他表示敬意,壹個富商堅持把財產遺贈給他,法皇路易十四要送給他壹筆年金,荷蘭的執政官給他壹筆50磅的年金。

在1665年在新朋友的要求下,巴魯克·斯賓諾莎搬到了海牙附近的沃爾堡。他跟荷蘭的首席執政官德·維特結下了深厚德友誼。1672年法國入侵,法軍統帥孔代親王邀請斯賓諾莎到他的軍帳裏做客,斯賓諾莎認為到敵人的營帳裏沒什麽了不起,回來後單純的哲學家被認為是賣國賊。看來賣國賊是很容易當的。

1677年 巴魯克·斯賓諾莎去世,那年44歲。很多人哀悼他的去世,就像精英敬佩他的智慧,樸實的民眾喜歡他的溫和。哲學家和政府官員加入送葬的人群,不同信仰的人聚集到這個異教徒的墓旁,這個叛國賊得到了安寧。

尼采說:最後壹個基督徒已在十字架上死去了!可他忘記了斯賓諾莎!

名人評價

要達到斯賓諾莎的哲學成就是不容易的,要達到斯賓諾莎的人格是不可能的。 ――黑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