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或者新生兒溶血通常是由於母兒血型不合,母親血液中的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溶解胎兒紅細胞所引起的。新生兒的主要癥狀是:黃疸、病情嚴重可致貧血,同時可有水腫等。
母親血型是O型,壹定會發生溶血癥嗎?
母親為O型血,父親為A型、B型或者AB型,而胎兒為A型或者B型時,為母子血型不合。如媽媽是O型血,孩子是A型血,媽媽體內有O型紅細胞,血漿中帶有抗“A”型紅細胞的抗體,通過胎盤,媽媽的抗“A”抗體進入寶寶的體內,與寶寶A型血的紅細胞中的A抗原發生反應,所以就發生溶血。
母子血型不合不壹定會導致溶血癥的發生,ABO血型不合的發生率為20%左右,但真正發生新生兒溶血的僅為5%以下。
從另外的壹種血型分類來說,如果母親是RH陰性,父親為RH陽性,胎兒為RHA陽性時,就屬於母子血型不合,但RH血型不合發生概率更低。
溶血癥可以預防嗎?
溶血癥往往發生在懷孕初期發生過先兆流產,或者懷第二胎的媽媽身上。如果以前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流產、新生兒重度黃疸史的女性打算再要孩子的時候,應該和丈夫提前進行ABO血型檢查,檢測體內抗A抗B抗體的情況,這種檢測叫IgG抗體效價測試。可以在大型的綜合醫院或是大型的血庫可以進行。雙方都需要抽血,檢查結果壹般在壹個星期後可以拿到。
如果檢測值在正常範圍以外,就必須進行幹預,現在進行的幹預治療壹般是中西醫結合,預防胎兒、新生兒溶血癥的發生。如果不幹預的話,隨著孕期的延長,母親體內的效價會逐漸增高,胎兒發生溶血癥的幾率也會越大。屬於高危情況的女性懷孕後,應定期檢測,壹般壹個月就要進行壹次復查。
O型血的媽媽生出來的孩子容易發生溶血癥,這種說法成立嗎?
單純用媽媽的血型去推斷孩子溶血癥的發生率是不科學的。壹般來說,第壹次懷孕而且懷孕過程很順利的話,溶血癥基本上是不會發生的。
相對於其他血型,O型血的媽媽血漿中既含有抗A抗體,又含有抗B抗體,因此與孩子血型不合的幾率會大壹點,但不排除其他血型的媽媽也會得溶血癥的可能性。爸爸的血型如何也是壹個重要的因素,O型血的媽媽如果和O型血的爸爸生出來的孩子壹定會是O型血,因此,就不存在發生溶血癥的危險。
什麽是新生兒溶血癥
新生兒溶血癥是指因母、嬰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在我國以ABO血型不合者占多數,Rh血型不合者較少,其他如MN、Kell血型系統等少見。
什麽原因引起新生兒溶血癥
當胎兒由父方遺傳所得的血型抗原與母親不同時,進入母體後即會刺激母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與胎兒紅細胞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導致溶血。
在ABO系統中,因O型人具有抗A或抗BigG的人數比A型及B型的人數多:A抗原較B抗原的抗原性強,故母O型,胎兒A型者得病機會多。ABO溶血癥可發生在第壹胎,與母體曾受自然界中類似A、B物質的抗原刺激,已具有抗A或抗B抗體有關。Rh溶血癥的免疫抗體,只能由人類的血細胞作為抗原刺激而產生,在分娩時胎兒紅細胞才進入母體,則除有輸血史者,罕見第壹胎即發病。我國絕大多數人為Rh陽性,故Rh溶血癥在我國少見。
新生兒溶血癥有什麽癥狀
本病癥狀之輕重差異很大,壹般ABO血型不合者癥狀較Rh血型不合者輕。病兒常於生後24小時以內或第二天出現黃疸,並迅速加重。隨黃疸加深可出現貧血、肝脾腫大,嚴重者發生膽紅素腦病。Rh不合大量溶血者,出生時已有嚴重貧血,可導致心力衰竭、全身水腫、甚至死胎。
新生兒溶血癥需要做哪些檢查
血常規。
如何治療
1.藥物治療。
⑴西藥。①血漿或白蛋白。②腎上腺皮質激素。③酶誘導劑:苯巴比妥,尼可殺米,要及早用藥。兩藥同用可提高療效。④葡萄糖及堿性溶液。
⑵中藥。
中藥可以退黃,體外試驗有抑制免疫反應的作用。常用的方劑有:①三黃湯 黃芩4.5g,黃連1.5g,制大黃3g。②茵陳蒿湯 茵陳1.5g,梔子9g,制大黃3g,甘草1.5g。③消黃利膽沖劑 茵陳9g,桅子3g,大黃3g,茅根10g,金錢草6g,茯苓6g。以上三方可選其中之壹,每日服1劑,分次在餵奶前服。
2.光療。
3.換血輸血。
⑴換血目的:換出血中已致敏紅細胞及抗體,阻止進壹步溶血;減少血清非結合膽紅素濃度,預防發生膽紅素腦病;糾正貧血,防止心力衰竭。
⑵換血指征:①產前已經確診為新生兒溶血病,出生時有貧血、水腫、肝脾腫大及心力衰竭,臍血血紅蛋白 < 120g/L。②臍血膽紅素 > 59.84~68.4μmol/L (3.5~4mg/dl),或生後6小時達102.6μmol/L(6mg/dl),12小時達205.2μmol/L (13mg/dl);③生後膽紅素已達307.8~342μmol/L(18~20mg/dl)、早產兒膽紅素達273.6μmol/L(16mg/dl)者;④已有早期膽紅素腦病癥狀者。
⑶血清選擇:ABO溶血癥用AB型血漿,加O型紅細胞混合後的血。Rh溶血癥應有ABO同型(或O型),Rh陰性的肝素化血。血源應為3天內的新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