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結義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誌士,為了***同幹壹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壹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壹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的第壹個故事。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聯想到他們早年在涿郡張飛莊後那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人們壹直傳誦著這個故事,也壹次次有人效仿著焚香結義。梁啟超在壹篇文章中便談到:“今我國民綠林豪傑,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園之拜……”清代壹些會黨如三合會等,在他們頗為莊重的入會儀式上,必定不會忘記插上桃枝,以此象征他們是在桃園結義。
擴展資料: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具有虛構性,但是不管有多種版本虛構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來,所有的版本包括史書的記載至少對三個人的義氣相交、互幫互助、精誠團結的特點是認可的。可以把桃園三結義抽象為壹種互幫互助精誠團結的典型關系。
然後我們可以對這種抽象出來的精誠團結的典型關系進行分析,分析的具體材料就采取三國演義裏面的素材,因為這種版本為大家所熟知,而且是最生動最樸實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