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縱隊司令員李天佑、政委萬毅,轄1、2、3師;
第二縱隊司令員劉震、政委吳法憲,轄4、5、6師;
第三縱隊司令員韓先楚、政委羅舜初,轄7、8、9師;
第四縱隊司令員吳克華、政委彭嘉慶,轄10、11、12師;
第六縱隊司令員洪學智、政委賴傳珠,轄16、17、18師;
第七縱隊司令員鄧華、政委陶鑄,轄19、20、21師;
第八縱隊司令員黃永勝、政委劉道生,轄22、23、24師;
第九縱隊司令員詹才芳、政委李中權,轄25、26、27師;
第十縱隊司令員梁興初、政委周赤萍,轄28、29、30師。
此外,民主聯軍還設立了兩個前方指揮所:遼東軍區前指司令員肖勁光、政委肖華;冀察熱遼軍區前指司令員程子華、政委黃克誠
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稱為東北野戰軍,野戰軍指揮機關與軍區分開,原有領導機構不變。
林彪率眾全殲新5軍之後,及時總結作戰經驗,並進壹步對野戰部隊進行了擴編,大批訓練好的二線兵團被編入主力縱隊。1948年2月,原有的9個獨立師重新編組,新成立了第五、第十壹和第十二縱隊。其中,南滿的三個獨立師改編為第五縱隊,萬毅任司令員,劉興元任政委,下轄13、14、15師;冀察熱遼軍區的三個獨立師改編為第十壹縱隊,賀晉年任司令員,陳仁麒任政委,下轄31、32、33師;北滿的三個獨立師則改編為第十二縱隊,鐘偉任司令員,袁升平任政委,下轄34、35、36師。
原有九個縱隊的領導班子也做了相應調整
壹縱司令員為李天佑,政委梁必業;
二縱司令員劉震,政委吳法憲;
三縱司令員韓先楚,政委羅舜初;
四縱司令員吳克華,政委莫文驊;
六縱司令員黃永勝,政委賴傳珠;
七縱司令員鄧華,政委吳富善;
八縱司令員段蘇權,政委邱會作;
九縱司令員詹才芳,政委李中權;
十縱司令員梁興初,政委周赤萍;
十壹縱司令員賀晉年,政委陳仁麒;
十二縱司令員鐘偉任,政委袁升平;
與此同時,又從地方部隊中新成立了11個獨立師和1個騎兵師,總兵力不斷壯大,已形成了對國民黨軍的絕對優勢。在戰略上,北線已形成包圍長春、威逼沈陽之勢;南線則占據了臺安、北鎮、建昌壹帶,威視錦州、北寧路。
1948年11月13日,東北野戰軍所屬第1至第12縱隊,按照中央軍委規定的統壹序列,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第39、第40、第41、第42、第43、第44、第45、第46、第47、第48、第49軍
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治委員,鄧子恢任副政治委員,譚政任政治部主任,蕭克任第壹參謀長,下轄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兵團***12個軍,另加1個特種兵司令部、1個鐵道兵司令部及兩廣縱隊。
第12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蕭勁光,。轄第40、45、46軍。
第40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韓先楚任軍長,羅舜初任政治委員。
第45軍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黃永勝任軍長,邱會作任政治委員。
第46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9縱隊。詹才芳任軍長(後楊梅生、蕭全夫),李中權任政治委員。
第13兵團程子華任司令員,蕭華任政治委員,轄第38、47、49軍。
第38軍前身是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軍長李天佑,政委梁必業。
第47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10縱隊。梁興初任軍長,周赤萍任政治委員。
第49軍的前身是東北軍區第12縱隊。鐘偉任軍長,袁升平任政治委員。
第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政委莫文驊,轄第39、41、42軍。
第39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2縱隊。劉震任軍長,吳法憲任政治委員。
第39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吳克華任軍長,莫文驊任政治委員。
第42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5縱隊。萬毅任軍長(後吳瑞林),劉興元任政治委員。
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賴傳珠任政委。轄第43、44、48軍。
第43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3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6縱隊.洪學智任軍長,賴傳珠任政治委員.
第44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4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7縱隊.鄧華任軍長.
第48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8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賀晉年任軍長,陳仁麒任政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