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郎”壹詞是來自於“新郎官”的簡化,因唐朝的進士有做官的資格,可以擔任秘書郎等職務,因此會稱新科進士為“新郎官”,而結婚又有“小登科”的美稱,因此借用“新郎官”的稱呼,後來再簡化為新郎。
新郎壹詞的英文bridegroom起源於1604年,源自古英文?br?dguma,是br?d(新娘)及guma(男人、人類、英雄)組合而成的字,這個詞和古撒克遜語的brūdigomo、古高地德語的brūtigomo、德語的Br?utigam及古諾爾斯語的brú?gumi有關。
《醒世姻緣傳》說:“新人到了香案前面,狄婆子用箸揭挑了蓋頭。”而在漢語中“新娘子”(壹般情況與“新娘”同義)則還可以指新婚不久的女子。江浙地區,新娘也曾經指壹家中最近結婚入門的女子。
擴展資料:
新郎、新娘進門後,有撤谷豆、抱氈等習俗,接著要“拜堂”。古代婚禮時,新娘頭上都會蒙著壹塊紅蓋頭,入洞房時由新郎用秤桿揭開,也有由姆(教導新娘婦德的女師)或喜娘揭開,亦有由婆母揭開的。
新郎的服裝會受許多因素影響,其中包括婚禮的時間、儀式的地點、新郎及新娘的種族及文化背景、儀式的種類,以及新郎是否是軍人等。
百度百科-新郎
百度百科-新娘